断机教子,汉语成语,读音是(duàn jī jiào zǐ )。断机教子意思是:割断纺织机上的线和布,以训诲儿子。孟母以断机比喻断学,使孟子感悟而勤学。今多形容母教的用心良苦。出自列女传邹孟轲母。
“断机教子”的故事简介如下: 故事背景:孟子小时候读书不认真,有时甚至会逃学。 故事经过: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织布。孟母生气地拿起剪刀,把刚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惊恐地问母亲原因,孟母借此机会教育他:“学习就像织布,一旦半途而废,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故事结果:孟子深受触动,从此发愤读书,最...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读书很不认真,为此母亲总是很操心。有一天,孟子早早地跑回了家,当时孟母正在织布机前织布:“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我趁先生不注意,自己跑回来的。”孟子吞吞吐吐地说。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又生气...
断机教⼦的原⽂及翻译 【原⽂】孟⼦之少也,既①学⽽归,孟母⽅绩②,问⽈:“学何所⾄矣?”孟⼦⽈:“⾃若也。”孟母以⼑③断其织。孟⼦惧⽽问其故。孟母⽈:“⼦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学以⽴名,问则⼴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废之,...
断机教子:从半途而废到坚持不懈的教育故事 “断机教子”的故事,源自孟母对孟子读书态度的纠正。孟子小时候对读书缺乏耐心,常常半途而废,这让孟母深感担忧。有一天,孟子早退回家,孟母一边织布一边询问原因。当得知他又逃学时,孟母愤怒而伤心,她举起刀,将手中刚织好的布割断。孟子看到这一幕,既感恐惧又感...
“断机教子”是战国时期孟母教育孟子勤学不辍的经典典故,体现了环境熏陶与教育方法对孩子成长的双重影响。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孟母的智慧,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环境塑造与启发式教育的深刻启示。下文将从故事背景、核心内涵及现实意义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故事核心脉络 孟子幼年丧父,孟母通过三次迁居...
断机教子的意思 “断机教子”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典故,用来形容父母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使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道理。这个成语源于孟母三迁和孟子辍学的故事,其中“断机”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情节。 故事背景 在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为了...
A-Lin - 断机教子
43.断机教子1.jiao攵7jiao教书2.旦道3.轲子舆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4.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目的是让孟子知道织布就和念书是一样的,割断无法复原,读书也不应该三心二意。5.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6.有改变。从那以后,孟子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
【成语】:断机教子 【拼音】: 【简拼】: 【解释】: 连动 以断织比喻辍学,让儿子感悟而发愤学习。语本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自孟子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与?’孟子曰:‘自若也。’母以刀断其机曰:‘子废学,若吾断斯织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为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