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中记载:“诸蛋以艇为家,是曰‘蛋家’。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妁。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在备婚宴、接新娘、拜高堂、会歌友等几...
十三届“斗门水上婚嫁习俗”集体婚礼于2024年11月23日-24日在斗门莲洲浪漫上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为媒,船为桥唱咸水歌祝福 #斗门#水上婚嫁 #民俗风情 #集体婚礼 #斗门不一young - 旅拍晓峰哥于2024112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45.1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水为媒,船为轿,“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在#珠海斗门已经流行了数百年,是珠海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天一个视频带你了解斗门水上婚嫁的独特之处!#非遗#习俗#珠海百岛之市年轻人梦想之地# - 珠海文旅于202310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 广东珠海斗门的水上婚嫁习俗中,有一个独特的仪式叫做“拿茶叶”。男方代表和媒人一起,带着茶叶、糖果、礼饼等礼物,前往女方家订亲。女方家同意后,会开出礼单,这个过程就称为“拿茶叶”。🍵👩🦰👨🦰 在这个仪式中,男方请媒婆上门提亲,双方家长再照生辰八字,如果没有问题,就会定下亲事。这个...
南都讯 斗门第七届民俗文化节从8月26日持续到11月6日。南都记者从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今年斗门各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在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启动“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体验基地第一期建设工程,国庆期间将举办首场婚礼仪式,为基地正式启用“热身”。
南都讯 11月12日,10对新人在珠海斗门集体官宣结婚,他们以水上婚嫁的形式,开启人生新征程。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2008年6月,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导语水上婚嫁是珠海斗门水乡流行了数百年的民俗,也是珠海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便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 项目简介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常住 人口45万人,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15.6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著名的水乡。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上横、斗门、乾务、井岸等乡镇的疍家传统婚嫁习俗。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为珠海市。 据载,明代已有疍家人居住于斗门沙田地区。清嘉庆以后,西江水系的流砂在黄杨山周围淤积成沙坦。佃户和疍家人在此围垦,成为沙田区的居民,依堤傍水而居,靠耕田打渔为生,吃喝玩乐和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