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指色、受、想、行、识五种构成生命现象的基本要素。斌宗法师认为,“照见五蕴皆空”意味着通过般若智慧的观照,认识到这五种要素都是虚幻不实的,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因此,不应执着于这些表象,而应追求内心的解脱和超越。 度一切苦厄 “度一切苦厄”是《心经》的核心目标之一。斌宗法师强调,通过修行般若...
斌宗法师,俗姓施,名能展,1911年2月5日出生于台湾鹿港。他的祖父是当地的巨富,父亲昧目公是一位名医,文学和德行都享誉一时。斌宗法师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五岁时就能教化同龄小朋友行善,诸恶莫作。他天资超人,坐立端正,品性良好,记忆力惊人。六、七岁时,他已经能够通读粗浅的文字,喜欢读经书和吟诗。14岁...
斌宗法师是最为人尊敬与怀念的一位。法师精持戒律师,端整威仪,禅定教乘,俱各深入,淹贯群经,辩才无碍。正当他弘化一方,为众生仰赖的时候,不意于四十八岁的盛年溘然入寂。 释斌宗,俗姓施,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人,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出生。施姓是鹿港望族,他的父亲名昧目,是当地名医。斌宗自幼即有赵异常儿...
斌宗法师讲述 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心经要释总科分判表 前言 甲初:经题 甲二:译人 甲三:正文 结论 本经五重玄义 附注 自跋 序 中国从古以来,就是信教自由 ,所以并没定过什么国教,实际上却是把佛教无形的成 了国教。就把这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来说,差不多是家家都诵,人人皆知。这同弥陀观音两句圣号...
一九三三年,年轻的斌宗法师,时年二十三岁,在台湾台中汴峰搭建茅舍,他因感到身处海岛缺乏明师的指导,决定远渡大陆进行游学参访。他首先拜访了福建鼓山涌泉寺的虚云老和尚,接着又前往宁波天童寺拜会了圆瑛法师,并在那里接受了具足戒。之后,斌宗法师还到了扬州高寺参见来果禅师,以及奉化雪窦寺,希望...
人道八苦——斌宗法师 诸位,讲这个题目,当先从一切苦讲起,迫恼身心谓之苦,赅括种种曰一切,是指人生所受种种的痛苦,叫做一切苦。综观三界无非是苦,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此毫无虚诞之语也。通常都以为升天是了不起的一回事,殊不知天堂还是三界之内,犹在六道之中,尚未出轮回,根本...
斌宗法师自幼便对知识充满渴望,十二岁开始在私塾学习,因教育资源有限,他便自行研读广泛,包括文、史、诗、词等,日夜苦读,进步显著。十四岁时,一次偶遇贩卖古书的书贩,他购得一批佛教经典,从中体验到无常之理,因此萌生出家学佛的决心,尽管父亲未允,他仍逃至法云寺,坚定修行。回到家中,他被...
斌宗法师讲述[url]http://序[/url][url]http://般若波罗密多心经[/url][url]http://般若心经要释总科分判表[/url][url]http://前言[/url][url]http://甲初:经题[/url][url]http://甲二:译人[/url][url]http://甲三:正文[/url][url]http://结论[/url][url]http://本经五重玄义[/...
斌宗法师(1911-1958年4月7日),俗姓施,名能工,台湾鹿港人,新竹古奇峰法源寺开山祖师,是把天台宗从浙东传播于台湾的著名高僧。著有《般若心经要解》、《佛说阿弥陀经要释》、《云水诗草》等五六种,其弟子汇辑为《斌宗法师遗集》。—— 《僧礼佛》这篇作品上次校对于4年前。中华诗词网以文化传承之立场载...
斌宗法师,上人俗姓施,名能展,一九一一年(辛亥)二月初五,降生于台湾鹿港。其先世祖父为当地巨富,父昧目公为当代名医,文学德行亦称于世,上人少时智慧超人,五岁时就有成人的智慧,能教化同阵的小朋友行善,诸恶莫作。天资超人,坐立端正,品性良好,且有惊人的记忆力。六、七岁时,已通粗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