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对此,在笔者看来,魏征的功绩完全配得上“文贞”的谥号,这是名副其实的,也凸显出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二、陆象先 陆象先(665年-736年),本名陆景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不过,在北宋宋仁宗之前,文人最高的谥号其实并不是“文正”,而就是文贞,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贞”谥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只因宋仁宗的名字叫做赵祯,“祯”与“贞”同音,所以为了避讳,就把“文贞”改作“文正”了;换句话说,宋仁宗赵祯之前,是没有“文正”这个谥号的。文成 排在“文正”、“文贞...
谥法,不隐无曲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固节干事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魏徵 / 张说▲ 魏郑公像.故宫南薰殿旧藏 魏徵(580-643),字玄成,相州内黄人,少贫,出家为道,于瓦岗落草,后辗转追随太子建成。玄武门之…
元明清时期的文贞谥号,如徐阶、陈廷敬、李光地等,虽与唐代文贞不同,却也彰显了其独特的荣誉。【 文正的起源与发展 】在谥号体系中,文正位列第一,那么紧随其后的呢?总体而言,明代次美的谥号应为文贞,而清代则以文忠为主,如林则徐、李鸿章等。其中,“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忠字虽体现了勤勉之...
唐朝的4位“文贞”中,实至名归的有3位:魏征、陆象先、宋璟。二、两宋时期,有2位文贞,8位文正。符合标准的有4位。两宋时代,就是文贞变成文正的时候了。这一时期,得到文贞这个谥号的有2位,分别是:李昉、王旦。到了宋仁宗年间,文贞就变成了文正。因此从这儿开始,文正就流行起来了。北宋得到文正这个...
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重,唐玄宗每天都派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同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终年64岁。唐玄宗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太师,赐谥文贞。“文贞”是唐代文臣的最高等级谥号,整个唐代仅有四位大臣获得了这个谥号,可见在唐玄宗心目中,张说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文臣谥号之最是“文正”,文贞,文襄,文忠呢 送TA礼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2-23 15:34回复 15541223650h 核心吧友 6 貌似诸葛亮的谥号忠武是最高评价吧。 5楼2019-12-25 14:54 回复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
司马懿的谥号初为“文贞”,后改为“文宣”,这一称号反映了他生前的功绩,是后人对其智慧与政治手腕的肯定。具体原因如下:军事和政治才华的肯定:司马懿在军事和政治上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成功辅佐曹丕登基,并在抵御诸葛亮和吴国的威胁上,展现出了出色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这些功绩使得他获得了“...
@名人百科文贞谥号一共多少人 名人百科 文贞谥号一共四人,分别是唐朝的魏徵、陆象先、宋璟和张说。他们都是德才兼备的典范,各自在唐朝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魏徵: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其文采和道德品质都为后世所敬仰。 陆象先:对唐玄宗有“保护”之功,在罢相之后治理一方...
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谥号是一个人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