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文艺阵地方面,贵阳积极突出自身特色,拓展公共文化空间边界,既建成了我省首个名家艺术馆——刘知白艺术馆,还推动成立了贵阳美术馆花溪、南明、修文分馆(贵阳六悦美术馆)。”沈兵说,通过构建贵阳文艺网、微信公众号以及《艺文四季》《书画印》《摄界》等专业文艺期刊为主,贵阳美术馆、贵阳市书协、贵阳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生活书店的努力下,全国广大的进步文艺工作者们,无论是在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或者海外,他们都团结在《文艺阵地》这一抗战文化界的重要阵地上,使中国的新文化在战时延绵不绝,成为前线战士和后方民众重要的精神食粮;他们以笔为武器,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中国抗战事业的最终胜利鼓与呼。 ▲茅...
《文艺阵地》,茅盾主编,为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重要文艺刊物,生活书店出版。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1938年4月在汉口创刊,于香港编辑,继迁上海、重庆出版。出至1942年11月七卷四期,被迫停刊。1943年11月至1944年3月出版《文阵新辑》三辑。五卷一至二期,原为24开本,又曾用《文阵丛刊》形式出版。六卷一期至...
《文艺阵地》的编辑方针,在《发刊辞》中明白表露:“这阵地上将有各种各类的“文艺兵’在献出他们的心血;这阵地上将有各式各样的兵器——只要是为了抗战,兵器的新式或旧式是不应该成问题的。我们且以为祖传的旧兵器亟应加以拂拭或修改,使能发挥新的威力。”...
《文艺阵地(全6册)》 茅盾 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由新文学的巨匠、著名出版家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普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份全国性文艺刊物。该刊1938年4月在汉口创刊,生活书店出版发行,于香港编辑,继迁上海、重庆出版。初为半月刊,后...
《文艺阵地》1938年4月16日创刊于武汉,编辑兼发行人茅盾。由汉口生活书店总店发行。它命名和诞生的过程,适夷在《记〈文阵〉二年》中曾有过记载:是二十七年的武汉的二月,从东战场撤退下来的一切政治文化的队伍,刚宁息了长途奔走的喘息,也正是台儿庄大胜的前夜,茅盾先
《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普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全国性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1938年4月16日创刊,1942年7月终刊。在当时即生即灭的文学期刊中,独有《文艺阵地》能与1936年成立的“中国文艺协会”会刊《抗战文艺》比肩。它所刊发的文学作品,不但丰富了中国抗战文学的武库,而且历久弥新,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
《文艺阵地》创刊号 《文艺阵地》创刊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1938年2月初,辗转汉口的茅盾与徐伯昕、邹韬奋商量筹办文艺杂志的计划,决定刊名为《文艺阵地》,这就是《文学》杂志的“抗战版”。 1938年4月16日,由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创刊号上,茅盾发表有《发...
《文艺阵地》经常报道各地文艺活动情况,也介绍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外文坛现状。并注重外国进步文学,主要是俄苏文学的译介。 《文艺阵地》广泛地团结了抗战中进步的文艺力量,主要撰稿人有巴人、黄绳、锡金、任钧、邹荻帆、袁水拍、杜埃、寒波、王亚平、艾青、韩北屏、穆木天、骆宾基、曹葆华、李南桌、草明、臧克家、欧阳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