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文联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聚焦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向人民生活一线集结,深入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等,开展“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整合利...
从上述文艺创作和文化现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新时代文艺何以为新”。新时代文艺是与时俱进的。文艺工作者必须登高望远、脚踏实地,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最前线作为艺术创造的大现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人的精神土壤中重新生发,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做到守...
此外,“学习强国”开设文艺志愿服务专题页面,全国高铁、公交、地铁、出租车和1800余所高校参与传播文艺志愿服务特别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模化影响力。因此,文艺赛事通过全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将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为城市带来更多曝光和宣传。同时,还将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策划与文艺赛事相关的网络主题宣传...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并指出,“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 十年来,网络文艺各门类创意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21世纪的中国开辟了一条振奋人心、举世瞩目的文化强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十年来,新时代中国文艺的...
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在2017年12月的专访文章《俞峰:文化强国地位体现于伟大作品》中说:“文化大国的地位,首先是体现在伟大作品上,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出伟大的作品,创作是第一位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针对的就是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俞峰认为,当前我国的文化影响...
1、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找准文艺工作的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作家艺术家都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价值与地位的至高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国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方面肩负重要职责,理应在担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要文化使命中发挥更大作为,为强国建设、...
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在2017年12月的专访文章《俞峰:文化强国地位体现于伟大作品》中说:“文化大国的地位,首先是体现在伟大作品上,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出伟大的作品,创作是第一位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针对的就是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俞峰认为,当前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与...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郑晓龙在谈到2035文化强国远景目标时认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身为文艺界委员,要善于从改革开放40年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中汲取经验,加强对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涵和要求的研究,结合履职实际找准切入点、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