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年52岁,庙号太宗,卒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即清文帝,然而他光谥号就23个字,这也是不称呼他为文帝的原因。
历史上有18位谥号为“文”的皇帝,其中能力最强的五位分别是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明太宗文皇帝朱棣和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那么他们几人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1、汉孝文皇帝刘恒 刘恒是历史上的第一位文皇帝,他是刘邦第四子,原本与皇位无缘,随着刘邦、刘盈的先...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庙号太宗,初谥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至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小结:这八位太宗文皇帝,大部分都还是实至名归的,也对得起太宗文皇帝这个称号,不过司马昱和萧纲就有些拉垮了,他们二人在位期间基本上就是个傀儡...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七、明文帝朱棣 和李世民一样,朱棣也是造反成功的藩王。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朱棣在位期间,经...
【资料】明太宗(成祖..首先,是基本资料。大明成祖文皇帝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65岁,年号永乐。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
【汉太宗文皇帝刘恒】首位太宗文皇帝乃是刘恒,此乃历史上备受赞誉的一位帝王,更是两千年来众多君主的楷模。其所开创的文景之治,乃中国历史上首个盛世,亦是汉武帝雄起的根基。作为藩王承继皇位,汉文帝推崇无为而治以及休养生息之策。一生施行轻赋薄徭之策、大力兴修水利、积极劝勉农桑之事、推行改革刑律之举,...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皇帝朱棣死在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在死后的一段时间里才会议定谥号。诸侯死后,他的继承人和大臣们在一起商议谥号,叫做议谥。 皇帝的谥号 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之一,以血腥内战夺得帝位、并屡次御驾亲征的明成祖朱棣,其谥号居然为“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在朝野之中被明人称为“太宗文皇帝”。朱棣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朱棣之所以能得到这一看起来与其人设不太相称的谥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
我们可以看到,朱棣的谥号不管是被改之前还是被改之后,都有"圣武神功"四个字,这里面已经体现了对朱棣军事功绩的评价。而"文皇帝"则是对朱棣一生治国方面的评价,朱棣在"文治"上也是有成就的,在他执政时期出现了"永乐盛世",还编修了古代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永乐大典",所以说文皇帝也是有理有据的。
也就是说王朝优秀的二代皇帝,一般是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皇帝。诸如汉文帝刘恒谥号为“孝文皇帝”;清太宗皇太极谥号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明成祖朱棣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再通俗来说,优秀的王朝二代皇帝,往往庙号是太宗,谥号为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