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又以文澜阁《四库全书》所经磨难最多。 重抄补齐文澜阁《四库全书》传奇 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传奇从文澜阁修建时就已开始。据顾志兴《文澜阁〈四库全书〉史》,文澜阁初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浙商捐建,入藏《四库全书》和康熙年间编成的《古今...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共 36000 多册,清代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书成后,分送全国七阁保藏,其中一阁就是杭州文澜阁。200年来,文澜阁本《四库全书》颠沛流离,最后经过杭州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浙江图书馆首任馆长钱恂以及张宗祥等浙江文人志士的修书、护书、藏书,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终于...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共 36000 多册,清代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书成后,分送全国七阁保藏,其中一阁就是杭州文澜阁。200年来,文澜阁本《四库全书》颠沛流离:太平军攻入杭州,阁中藏书散佚四处;抗日战争时期,书籍辗转浙、闽、赣、湘、黔五省躲避战火;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又曾想将其...
1938年3月27日,包括阁书在内的浙图典籍由龙泉起运,护送人员为浙大教授李絜非,浙图保管员毛春翔、虞佩岚,其中以毛春翔保护阁书时间最长。抗战期间,毛春翔护送国宝文澜阁《四库全书》到贵阳、重庆等地,是护送、管理国宝的功臣。 据毛春翔《文澜阁〈四库全书〉战时播迁纪略》记载,阁书经福建蒲城,乘汽车至浙江江山。江山...
文澜阁是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皇家藏书楼,乾隆时期著名的七阁之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文澜阁建成。文澜阁为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形式,是重檐歇山式建筑,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群,也有皇家建筑均衡对称、庄重严谨的特点。建文澜阁是为了藏《四库全书》,清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1782)第一份《四库...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共 36000 多册,清代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书成后,分送全国七阁保藏,其中一阁就是杭州文澜阁。200年来,文澜阁本《四库全书》颠沛流离:太平军攻入杭州,阁中藏书散佚四处;抗日战争时期,书籍辗转浙、闽、赣、湘、黔五省躲避战火;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又曾想将其...
《四库全书》共36000多册,清代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书成后,分送全国七阁保藏,其中一阁就是杭州文澜阁。考虑到古籍严苛的保护条件及其珍贵程度,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目前在浙江图书馆恒温恒湿的善本库中妥善保管,读者即使有查阅需求也难窥其貌。胡海荣介绍文澜阁本《四库全书》。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供图...
文澜阁《四库全书》入藏贵阳时,由任可澄组织纂修的民国《贵州通志》已编纂近20年时间,《四库全书》中的贵州史料是学者们梦寐以求的宝藏。 据《贵州通志》编纂者、贵州著名历史学者李独清《续修〈贵州通志〉和征集文献经过》一文回忆,当时多所大学西迁内地,...
抗战时期,文澜阁《四库全书》秘藏贵阳 抗战时期文澜阁《四库全书》秘藏贵阳地母洞5年8个月(1939年4月8日-1944年12月6日)。乾隆三十七(1772)年正月,为编纂《四库全书》,乾隆皇帝下旨全国征集书籍,贵州巡抚图思德上奏,称“黔省夙号荒徼,人文卑陋”,无书可献。200多年前的贵州,因为文化匮乏的无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