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瑀,金代人,生平不详,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藏于吉林省博物馆,旧题为南宋人作,后在画上发现署款“祗应司张瑀画”六字, 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所设,所以张瑀应为金代画院画家。 [2]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柳中权主编;王振英,戴焕梅副主编. 简明妇女儿童百科辞典[M]. 长春:北方妇女...
《文姬归汉图》是金代画家张瑀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吉林博物馆。全卷共画十二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引道,中间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人挽缰,后面还有官员护送,并有猎犬、小驹、鹰相随。画面上风沙漫天、人骑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神情逼真,塞北风光尽现纸上。画作...
《文姬归汉图》也成其传世孤本。 缩首掩面的官员 关于此件《文姬归汉图》,还有另一个不解之谜,另有一卷宫素然作《明妃出塞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构图、人物、手法皆与此相似,只是全卷以白描手法完成,究竟两画是何关系,专家还存较大争议。 《文姬归汉图》画上题签“宋人文姬归汉图”,为乾隆所题,定此...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文姬归汉图图 金,张瑀 横卷,绢本设色 29x129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后世的画家们不断的表现着这个题材,多有象征,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绘。金代画家张瑀创作此画则不以为然,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风行进的...
张瑀,金代(公元13世纪)著名画家,其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画史中也未有详细记载。但他所创作的传世书画《文姬归汉图》却是艺术瑰宝,该画为绢本设色,生动描绘了东汉末年蔡邕之女文姬从匈奴归汉的场景,现被珍藏于吉林省博物馆,供后人观赏与研究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赏析 此作品为绢本,设色,...
《文姬归汉图》,宋陈居中画作,描绘文姬归汉的故事,正好符合了南宋臣民祈盼皇帝归来的心情,现藏于故宫。艺术鉴赏 故宫收藏的这幅《文姬归汉》,并没有作者的签名或者印记,旧传是南宋宁宗时代的宫廷画家陈居中所画。此一题材在南宋初年,相当地流行。原因是北宋灭亡时,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和一干后妃们,均遭金人...
传宋李唐《文姬归汉图》:该画册共计十八幅,形式属于“上文、下图”的连环故事画。内容叙述了中国东汉才女蔡文姬在董卓作乱时,被胡人俘虏,并且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直到十二年后,才由曹操派遣使臣,将她赎回汉地。每段画面,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车马、配景,都有非常细腻的描绘。作者原先被订为李唐(约公元1049...
张瑀的《文姬归汉图》:情境辉映,动静结合 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蔡文姬在护卫队的带领下,长途跋涉返回中原的情景。画中,蔡文姬的神情复杂,既有对故土的渴望,也有对过去的留恋。护卫队的严阵以待,映衬出她归汉之路的艰辛与危险。整幅画作情境辉映,动静结合,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命运的...
⽂姬归汉图,中国金代画家张瑀的唯一传世绘画作品,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 127厘米,画蔡文姬归汉故事,现为吉林省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 此画被郭沫若考证为金代画家张瑀的作品,属“稀世珍宝”。张瑀以动态的⼈物取势,淡墨设色,不作背景,画出蔡文姬一行在漠北大地上迎风沙,冒严寒长途行旅的情景,所画人物、坐骑...
《文姬归汉图》,金代画家张瑀所作,绢本淡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张瑀,生平不详,画史无传,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画卷后左上款署:“祗应司张□画”。“张”下面的一个字模糊不清,郭沫若先生考证为“瑀”字。据考证,“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设置,系内府机构,掌宫中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