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共200个项目入选,其中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旅游街区,为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树立了典范。非遗元素 让旅途更有文化气息 走进内蒙古的莫尼山非遗小镇...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两种类型的非遗旅游空间模式:一是基于非遗与周边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天然契合点,推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空间非遗资源的挖掘,并就地建成非遗小镇、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或文化生态保护区,如贵州省丹寨万达小镇、贵州省丹寨县卡拉村国春银匠村、湘西七绣坊非遗工坊、黔东南民族文化...
👍 非遗文化: 杭罗织造、余杭清水丝绵制作、金石篆刻、杭州雕版印刷、西湖绸伞制作、丝绸画缋等 🌈 游玩推荐: 浙江省博物馆、丝绸博物馆、西湖、灵隐寺、法喜寺、西溪湿地📍 北京 👍 非遗文化: 燕京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京剧、北京玉器工艺等 🌈 游玩推荐: 国...
而中国的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广袤大地的不同角落,赋予了各地别样的风情与魅力。近年来,“民俗非遗+旅游”的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热点,让原本深藏于乡野民间的传统技艺、习俗活动走出了地域限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两者融合发展有着深厚基础和广阔前景。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谋划,公布了首批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名单,其中鄂尔多斯两家景区“上榜”。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旅游...
非遗进景区,打造沉浸体验新场景《通知》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2022年,云南省接待游客达8.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49亿元。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碧伟介绍,在强力激活旅游市场的同时...
文旅非遗发〔2023〕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广东:挖掘非遗文化 激发古城新活力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广东旅游市场火热。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测算,9月29日—10月2日,全省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50.1万人次。广东潮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古有“岭东首邑”之称,三山环抱,韩江如带,文脉连绵,底蕴深厚。接下来,我们就...
目前,普洱市已经初步建立起国家、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非遗保护网络和体系。全市共有各级非遗名录619项,代表性传承人982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3个,传承基地54个,非遗工坊25家。观赏+体验 旅游“热”起来 在茶马古城旅游景区内,很多铺面内展示着佤族织锦、墨江双龙麻脆等普洱非遗产品,不少游客在非遗产品前观赏、...
近年来,“非遗+”模式成为旅游新时尚。如黑龙江省省级非遗项目冰雪雕技艺吸引了八方来客,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一大亮点。山东省发布“泉·民艺”等17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成为好客山东的新招牌。云南大理依托三月街民族节、“有风小院”推介活动等开设文创市集、田园市集、音乐市集,让“跟着非遗游大理”的潮流赋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