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平行论坛举行,中外嘉宾热议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9月20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承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平行论坛举行,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政要人士、驻华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
“习近平主席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阐述了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并对北京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表示,北京市文物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突出价值挖掘、系统保护、活化利用、公众参与、交流互鉴,为搭建起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
在人类从经济全球化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宏阔历史里,茶文化在交融互鉴中成为超越国界的共通语言。2019年11月,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第7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彰显了茶文化对丰富人文交流内涵与构建文明互鉴格局的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文明因交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中国文化,并选择在中国工作生活。他们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文化不遗余力。敦煌研究院第一位全职外籍研究员史瀚文——把敦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敦煌莫高窟,白杨高耸,游人如织。“千年莫高窟里,装着‘世界的敦煌’。”眼前...
“我期待与中国同事进一步深入交流,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彼此理解作出更多贡献。”2024年4月,新西兰惠灵顿东方女子中学的学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华夏女子中学体验茶艺课。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参观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的国际手工艺展览会上体验中国皮影文化。新华社记者 金马梦妮 摄 来源:人民日报 ...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演化史表明,失去文化主体性,文明交流互鉴就成为单一的复刻;缺失了文明间的对话,文化会因转向内在性而走向衰亡。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在文明交流中确立的。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就已经开始西向的对外交流,考古学家童恩正先生所揭示的“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这...
今天,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这一主题,在历史接榫未来的多维格局中,共同探讨文化传承发展、文明交流融合,共同探讨加强黄河、尼罗河、恒河、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流域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坚定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走向美好未来,意义非凡。
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丝绸之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脉精神根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文明互鉴的恢宏史诗,成为中国与世界共...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老两国山同脉、水同源,自古以来亲仁善邻。从南宁“六七”学校到中老友谊公路,无不讲述着两国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友好历史。近年来,中老两国积极推进多领域深度合作,推动中老友谊不断迈上新台阶,通过越来越紧密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文明互鉴、加深相互了解。图书互译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