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坊(Wenru Lane),原名“山阴巷”,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也是三坊七巷中官绅文士住居尤多的坊巷。其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西侧,衣锦坊之南、光禄坊之北,与安民巷相对。东西走向,东起南后街,西过通湖路,接金斗桥河沿。全长461米,宽4米至6.5米。原为杂石路面。据《榕城考古略》载,此...
著名的三坊七巷之一3建筑有特色2拍照很赞1 不可触碰撞的鱼 5分 超棒 三坊七巷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
文儒坊原为“山荫巷”,因宋代祭酒郑穆的入驻而富有学术气息,更名为文儒坊。其名人包括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等。巷内不仅曾居住过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等历史名人,更有着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与“世进士”之家陈承袭的故居。▣ 文儒坊的建筑特色 文儒坊的幽静宅院和宋代的博士官邸曾吸...
文儒坊,坐落于南后街的西侧,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原本,这里被称为山阴巷,后来因纪念宋时海滨四先生之一的祭酒郑穆而更名为儒林坊,最终定名为文儒坊。这条巷子长461米,从西边的金斗桥到东侧的安民巷,都是它延绵的历史见证。漫步其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历史沿革 文儒...
文儒坊的乡约碑制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福州古厝里坊间仅存的“共建文明公约”。碑高2.2米、宽0.8米,嵌于坊墙之中,碑文曰:“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绪辛巳年文儒坊公约。”共48字,内容涵盖坊巷管理、居民行为规范、...
携程天气预报,为您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便捷查询福州文儒坊实时天气预报、明天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提供天气现象、气温状况、实况温度、风向情况、风力等级、总降水量、相对湿度、日出/日落时间...
文儒坊东头北墙上,还嵌着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阴文碑刻:“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这是光绪辛巳年(1881年)订立的文儒公约。 最佳季节: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建议参观半小时左右...
文儒坊介绍: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此,改今名”。坊内文化名人辈出,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其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此外还有近代诗人陈衍的故居。 景区介绍 旅游攻略 怎么去 门票...
文儒坊,坐落于南后街的西侧,这条古巷曾名为山阴巷,后因纪念宋时海滨四先生之一的祭酒郑穆而更名为儒林坊,最终定名为文儒坊。闽山巷穿插其中,连接着衣锦坊,而闽山境的社火在福州享有盛名。此外,还有三官堂与支巷大光里,南侧经早题巷可通至光禄坊。这里曾是明尚书林瀚的居所,他在此设立了尚书里,...
文儒坊,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等待着游客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踏入这片古老的街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古朴的石板路,承载着无数行人的足迹,每一步都仿佛与历史在对话。街边的老房子,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那斑驳的墙壁,是岁月留下的最美印记。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