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2月,胡适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随后学术界出现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整理国故运动,这一运动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上融合中西文化,“再造文明”。可见,整理国故运动( ) A. 彰显出思想解放中的理性精神 B. 仍因循中体西用的陈腐观念 C. ...
“整理国故”是民国八年(1919年)五月《新潮》杂志针对国故、国粹研究提出的主张.其后经胡适提到“新思潮的意义的高度”作为对待处理传统学术思想的态度方针.由此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整理国故运动”. 整理国故运动作为20世纪20年代遍及大江南北的文化思潮,不是历史的退步而是民族文化传统顽强生命力的要求.不管...
这一倡议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整理国故运动。📖 胡适在1919年提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同年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1923年,他在北京大学的《国学季刊》上发表了《发刊宣言》,进一步推动了整理国故运动。
民国新派学者在最初论证整理国故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时,基本不存“打倒旧文化”之意,但到北伐前后几年间却转变了态度,将整理国故与破坏性的“打鬼”联系起来。四川大学罗志田教授在《从治病到打鬼:整理国故运动的一条内在理路》一文中指出,实际上,...
《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是2008年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讲述了:“整理国故”运动之所以在民国知识界蓬勃兴起,主要是缘于它符合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文化运动的必然产物;同时,新史料的发现与新方法的运用,以及学者们普遍抱有的“与外人...
1919 年 5 月,《新潮》杂志针对国故、国粹研究 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其后胡适发表《新思潮的意义》,把整理国故作为对待处理 传统学术思想的态度和方针,并于 1923 年创办《国学季刊》,由此在学术界引起了一 场规模较大的“整理国故运动”。整理国故运动作为 20 世纪 20 年代的文化思潮,无 论在史料保存与挖掘...
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张对中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
“整理国故运动”与国学研究的学科重建 相对丁•中国传统学术 曾经在民国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显然是一场具 有“范式” Paradigm)意义的学术革命 有力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 学科体制的重建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在 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国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而且还由此确立了...
张鸣:胡适与“整理国故”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达到顶点、新思潮最为高涨的一九一九年,胡适却突然提出了要“整理国故”的号召。此论一出,便引起争论。有人热烈响应,并身体力行,使“整理国故”运动取得了至今仍令人赞叹、堪称丰硕的学术成就。这对文化的积累和学术的进步,无疑有着不容否定的巨大意义。有人激烈反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