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列举古代的典章制度或事迹时,却忘记了这些传统的根本和来源。现在,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享受或利用某种文化、技艺、制度等带来的好处时,却忘记了其起源和传统,甚至对其加以否定或忽视。 一、成语来源与字面意义 1. **来源**:“数典忘本”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昭公十五年...
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1. 语句完整性判断:题目给出的成语解释包含本体释义(典=典籍)、喻体(忘本)及引申义(对本国历史无知),三要素完整; 2. 释义准确性验证:"数典忘祖"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原以"历举...
应该是数典忘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供物,籍答到,晋从未受到过王室的赏赐,何来供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
“数典忘祖”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也常用来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或者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这个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多含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忘记自己根源、历史或传统的人。 二、成语来源 ...
解析 正确 “数典忘祖”出自《左传》,本义是列举典故时忘记祖先职守,引申为忘本或对本国历史的无知。题目给出的释义“比喻关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完整准确地概括了该成语的核心含义。判断过程为:1.题目有明确释义,包含答案;2.命题内容完整;3.成语释义完全吻合文献记载,无误。
就是不要忘本、不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尊崇有德行的人,酬报有功劳的人 。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崇德报功:尊崇有德行的人,酬报有...
数典忘祖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这一点古出自什么时期 答案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数典而忘其祖.” 典故故事《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 相关推荐 1 数典忘祖比...
“数典忘祖”源于先秦时期左丘明编撰的《左传·昭公十五年》。这个成语本意是指对于历史的无知,后来比喻忘本。在公元前527年,晋国派遣正卿荀跞前往周朝参加王后葬礼。荀跞为晋国六卿之一,其孙子智伯后来因被韩魏赵三家灭掉而出名,拉开了战国序幕。周景王在宴会上质问晋国大夫籍谈为何晋国未有进贡,籍谈...
成语典故|忘记历史和本源,那就是“数典忘祖” 文:枯木 近些年来,关于我国一些地区的少数人,罔顾良知,鼓动背叛,比如鼓吹“台独”和“港独”的这些不法分子,经常满口胡言,信口雌黄,不由得让人想到一个词,…
解析 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贬义词。 题目完整地给出了成语的定义和感情色彩,可直接提取答案。解析过程需确认定义准确且词性判断无误。"数典忘祖"出自《左传》,本义是列举典籍却忘祖先,后比喻忘本或对历史无知,确为贬义用法,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