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厚工”系列专题由厚工坊、南方周末、优酷联合呈现,本文讲述壁画修复师乔兆广在敦煌修复千年壁画的故事。乔兆广一毕业即奔赴敦煌,从此再没离开过这片鸣沙厚土。守护敦煌22年,修复壁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在众多默默耕耘的守护者中,他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工匠精神。文|林阆 编辑...
目前,石窟壁画最多的敦煌石窟中,对壁画只能采取保守办法,对症下药,针对壁画的起甲、酸碱、粉化、空鼓等病害做分门别类的处理。近几十年来,修复者们对敦煌石窟壁画主要进行了大面积脱落、起甲酥碱壁画的修复。两种修复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保护效果,使病害得到有效治理,一大批濒危的壁画得以抢救。“最小干预”的保...
郭青林表示,通过长期的保护工作,敦煌总结出一套崖体保护技术体系、综合的风沙防护体系和完备的监测体系,在莫高窟壁画修复方面也形成标准模式,并通过数字化保护促进了石窟艺术的全球共享。未来,敦煌研究院将积极开展海外流失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复原等工作……据介绍,敦煌研究院,主要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
郭霖先生开宗立派的敦煌技法原创代表作《花开见佛》,融合敦煌莫高窟壁画修复岩彩、龙门石窟造像书古文字、唐宋宫廷荧光颜料、中国四大法师:印光、弘一、虚云、太虚法师《真迹印石》、贡宣,现馆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法国卢浮宫。敦煌技法非遗传承人郭霖先生原创代表作《六时吉祥》,融合北京故宫与敦煌非遗沥粉贴金...
至20世纪40年代,历经沧桑的莫高窟,已呈现一派荒凉破败的景象。 敦煌研究院保护专业人员经过对莫高窟洞窟崖体及其壁画和彩塑,以及石窟大环境和洞窟微环境的多年调查、监测和研究发现,莫高窟文物的保存受到多种风险影响和威胁,壁画和彩塑本体的许多病害往往是多种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风险因素长期威胁着石窟本体、...
通过控制敦煌莫高窟洞窟内部的温湿度、空气流通等环境参数,避免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壁画破坏。同时,采用无害...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中标莫高窟第454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中标价3986809.8元 2024年8月20日,根据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示,敦煌研究院的莫高窟第454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招标。中标人为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中标价为 3986809.8 元。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情报员 ...
抱着一腔热血,加入修复师的团队。时间是莫高窟最大的敌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壁画的损毁状况会越来越多,飞天琵琶的梦境还可以保存多久?谁也不能回答。但李先生等修复师的存在,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许会让敦煌壁画有更好的未来。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
敦煌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它是丝绸之路上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但是,自16世纪中叶以来的几百年间,莫高窟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石窟遭受了比较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直到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才开始了对莫高窟的保护、修复、研究等各项...
敦煌,这座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以其千年积累的壁画艺术瑰宝闻名于世。而在这些瑰宝的修复与传承中,有一个名字显得尤为突出——吴希贤。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修复组的重要成员和近现代敦煌画派的奠基人之一,吴希贤以他的才华与执着,为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