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她毕生的研究成果汇集成《樊锦诗文集》出版;“樊锦诗基金”也正式成立,继向北京大学捐资1000万元后,樊锦诗再捐1000万元,支持敦煌文物事业发展。樊锦诗1963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来到敦煌,至今已在敦煌守护整整60年,她也从一名北京出生、上海长大的青春靓丽的姑娘,成为满头银发、享誉中外的“敦煌...
图为1964年,樊锦诗(左一)在敦煌工作。北京大学供图 毕业分开一年后 彭金章千里迢迢来到敦煌看望樊锦诗 他发现恋人变了 “变土了,变成敦煌的人了 吃住都这么艰苦,哪像上海人?”劳燕分飞的日子过了很多年 直到1986年 彭金章最终放弃了在武汉大学的事业 调到敦煌研究院工作 “如果当时他说你不来武汉我们就掰了 ...
1998年,已经60岁的樊锦诗从前任段文杰手中接过重担,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上任不久后,樊锦诗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1998年左右,全国掀起"打造跨地区旅游上市公司"热潮,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捆绑上市。当时樊锦诗坚决不同意,"硬是把压力都顶了回去"。...
她说“我心归处是敦煌”,她的名字叫樊锦诗。01 1938年,樊锦诗出生在北平一个高知识分子家庭,有一个双胞胎姐姐。樊锦诗从小便体弱多病,在小学的时候因为患上了脊髓灰质炎,高烧不停。幸运的是被同学发现,及时将她送回了家,在家人的带领下去了医院看病。在母亲和姐姐帮她输血治疗,她恢复的很快,几乎没有后...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回忆道。1962年,是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樊锦诗最后一学年的大学生活,按照惯例,毕业班学生可以选择前往若干文化遗产地参加毕业实习。当年8月,她跟随老师宿白先生和同学,带着无限憧憬前往敦煌莫高窟。自此,她与敦煌结缘,毕业又分配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敦煌成为...
宿白(左一)、樊锦诗(右一)三是,敦煌石窟中仅莫高窟就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多尊,里面所藏的信息丰富多彩,如此大体量的考古报告,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长时间里,莫高窟一直人才匮乏,也无法组织足够的人力来干这个。 另外,樊老师自己也没想清楚,这个报告到底该怎么弄?所以,敦煌...
其中“正能量奖”得主,是一位81岁的中国老人——樊锦诗。她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该奖项一年一度,每年会颁发3个奖项类别,分别是持续发展奖、人类福祉奖和正能量奖,用以表扬获奖者在推广世界文明以及共创美好世界方面做出的杰出成就,袁隆平便是此前的获奖者。 将昔日一篇旧文再发,让我们再次走进“敦煌女儿”的...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樊锦诗(苗月导演2023年11月15日拍摄于敦煌研究院)2023年11月中旬,电影《吾爱敦煌》于敦煌举办首映礼,封面新闻“大道”大型人文大家融媒访谈工程报道团抵达...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 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