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的青绿山水 莫高窟第148窟西壁 山水 盛唐 莫高窟第172窟 波光的表现 盛唐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 海上远景 盛唐 莫高窟第103窟南壁 瀑布 盛唐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 瀑布 盛唐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 水池 盛唐 莫高窟第148窟东壁 水池 盛唐 莫高窟第321窟北壁 流水 初唐 莫高窟第172...
在4世纪至14世纪一千余年的不断营建中,建筑、雕塑、壁画三者共同搭建出融贯中西、立体多维的艺术宝库,并形成深厚、广博的敦煌艺术体系,其中作为主体的壁画更是蔚为壮观。敦煌壁画是中国壁画史上的皇皇巨制,总面积达五万余平方米,有壁画保存的历代石窟达五百余个,以宏大的规模、精湛的艺术技巧、丰富的想象力成为艺术...
不过,真正传世的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图像,于今只能在敦煌壁画上看到了。 莫高窟早期壁画山水中的“人大于山”,据佛教徒们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是“最有智慧者”。故以有“佛性”的众生而言,人当然可以驾驭一切,以至包括驾驭山川。 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
总结起来,敦煌壁画中的水墨山水经历了墨法和图式的转变与演进。墨法从墨线勾勒赋色逐渐转变为水墨晕染,注重墨色的渲染和晕染。图式则从平面装饰转变为平远之法,通过透视和错觉手法创造出广阔而立体的山水景色。这些转变与演变体现了敦煌壁画在水墨山水表现方面的发展,丰富了敦煌壁画的艺术内涵和表现手法。IV. 对比分析...
烟里山光,云边日影,流淌在敦煌壁画中的江山水墨,蕴藏着古代画工独有的生活意趣,生命力和创造力令人动容。生动活泼的造型和自然清丽的色彩经历千百年的大朴不雕,天真烂漫,妙趣横生。一丘一壑,一石一树,但如山间清泉,沁人肺腑。自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渺然。
唐代第17窟壁画中已开始用“皴法”来描绘树木,特别是近景的大树。到了中晚唐还出现了用水墨技法表现树干的纹理。 莫高窟第172窟南壁 河流盛唐 水的表现是山水画的重要方面。比起北朝壁画中仅以波状线条表现水的状况,唐代壁画中表现水的主题和形式更为丰富。在第172窟中画家对河水形成的漩涡有十分精彩的描绘。
《敦煌山水画史》作者赵声良自大学毕业就来到莫高窟,扎根敦煌近40年,潜心研究敦煌艺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敦煌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是他长期研究的课题,他自幼学习书画,对敦煌壁画中的笔法、色彩等绘画技法,以及各时期的艺术风格有着深入的感悟。此前,他撰写的《敦煌石窟艺术简史》按时代发展顺序,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了敦煌...
北宋以后,画论中出现了“著色山水”一词,说明那时大多数山水画是不用色的,如果用了色,就得专门强调是着色的。水墨画兴起以后,唐代流行的青绿山水渐受冷落,而宋代以后,有画家仿唐的所谓“青绿山水”,与真正的唐人绘画差距较大。所以,敦煌壁画中出现的大量山水画迹正是我们认识隋唐山水画史的主要依据。唐末五代...
石窟南壁描绘了「五百强盗成佛」故事,一组组起伏的山峦分隔开画面空间,将故事情节分段展开,这些山峦的主色调用的正是鲜艳的石青石绿色。明丽如昔的石青石绿色至今在壁上犹存,青绿山水画种就此萌芽,并不断影响着敦煌北周、隋代壁画中的山山水水。- END - 文编:肥超 美编:萨埵萨埵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敦煌壁画,特别是唐代以前的壁画,在保持着厚重、质朴的同时,也融合了西域的妖媚夸张的风格,两者之间产生了鲜明的对照,产生了一种荒谬的美感。以莫高窟第251窟的《山林药叉》“山石”意象为例,其形状为稳定的三角状,其边缘为光滑的线条,“山石”之中,立着奇形怪状的药叉状人物,两臂高高举起,神情夸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