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盘(San Family Plate),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 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
散氏盘铭文呈现出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它的丰富多彩跃然纸上,但却浑成一体。许多长短线条之间,呈现不对称、不均匀、不排比的规则,却展现出天真烂漫的趣味来。圆笔钝笔交叉使用,但圆而...
《散氏盘》也称散盘,又名“夨人盘”(夨,音同“侧”:倾头、倾侧,和“夭”意同。“夭”侧右,“夨”侧左),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为西周厉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凤翔出土,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底腹内,共19行,375字,盘高20.6cm,腹深9.8cm,口径54.6cm,盘底直径41.4...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国宝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内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其书法价值极高,以“拙”为美,用笔粗狂豪放,章法错落有致,是金文大篆一脉的顶级文物,与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
高清!散氏盘铭文(最完美版) 《散氏盘》铭文善本获取高清资料请加微信号:shufakongjian01散氏盘散氏盘 西周厉王时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矢,又称作矢人盘。铸造年代约在西周厉王时期,与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同为西周晚期青铜器,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
《散氏盘》 散氏盘(San Family Plate),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矢人盘。清乾隆初年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出土。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 ...
散氏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上铸有长篇铭文,作方形,共19行,每行19字,末行仅8字,全篇总计357字。字形扁平,体势欹侧,线条宛转灵动,用笔豪放质朴,结字寄奇隽于纯正,显得奇古生动,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是西周晚期...
散氏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金熙长评《散氏盘铭文》为草书之宗,用笔粗旷,但并不粗野,线条稚拙但不幼稚,结体凝重,但不呆板。他还认为草无篆不古,楷无隶不雅,写草书如...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散氏盘》铭文 【散氏盘】 《散氏盤》又稱《散盤》、《散盤銘》。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有人認為作器者為夨,又稱作「夨人盤」。鑄造年代約在西周厲王時期,與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同為西周晚期青銅器,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