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性教学原则”本质上是在探讨德育和教学两者的统一性。 (2)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内在的和直接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这一认识成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理论基础。 (3)“教育性教学原则”主张德育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的开创性贡献在于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赫尔巴特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 从而使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上,也使学科教学具有了道...
教育综合知识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是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该原则的具体阐述: 一、原则核心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只能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他强调,不存在“无教学的教学”和“无教育的教学”,即教学活动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赫尔巴特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道德教育与教学,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他认为,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工作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的,教学必须设定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即多方面的兴趣。他指出,多方面的兴趣具有...
正确答案:教育性教学原则是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来的,依据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研究,他认为,知识与道德有内在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因而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先有知识,先受一般教育。因而,教育性教学的含义就是: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赫尔巴特写道:“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
简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 根据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教学: 1 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 创造一个轻松、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
[答案要点] 赫尔巴特重视教学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1)教育性教学原则是指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针对如何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他指出,教学的目的要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 (2)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