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注释 “李生”句:李生,指李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年)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佯(yáng)狂:故作颠狂。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
1. 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销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敏捷诗千首”与“怜才”一句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样表现。“世人皆欲杀”、“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艰难。 2.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该诗句出自杜甫的诗《不见》,全诗为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是今存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在成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说李白才思敏捷,创作速度很快...
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出自唐代诗人的《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
飘零酒一杯,敏捷诗千首 引言: 生活如同一首诗,时而动人,时而平淡。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感受到一种飘零的孤独,仿佛在茫茫人海中漂泊。然而,当我们拥有敏捷的思维和无限的想象力时,就能在这片浩瀚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归宿。 正文: 敏捷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它...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不见[注][唐]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
不见【唐】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赏析: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匡山哪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 8、玉楼春 宋代: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50岁了,而李白61岁了。从长安分别之后,过去了15、6年,两位伟大的诗人经历了战火,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却再也没有见过面。李白因为在安史之乱中,错误的效忠于唐肃宗的政敌永王,被投入监狱,经过多方营救,最后被定为流放之刑。在李白的晚年,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