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室堂什么时候创立的 古代议事机构 宋朝议政的地方 了事堂是干嘛的 参知政事是宰相吗 政室堂作用 中国古代议事机构百科释义 报错 政事堂,拼音:zhèng shì táng ,释义: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查看...
政事堂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三省长官共行宰相之职,在此共同参议国政。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亦为宰相。弘道元年十二月,中宗即位,裴炎由侍中迁中书...
政事堂名词解释 政事堂是指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处理国家政务和行政管理。它是皇帝的重要助手,是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机构。 在明清时期,政事堂的设置规模逐渐扩大,其职能也越来越复杂,涉及到吏治、军事、财政、地方政务等多个方面。政事堂的官员由皇帝任免,通常由大臣担任,负责上呈奏折、审核...
1.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2.政事堂会议是唐最高权力机构,凌驾于三省之上。——姚澄宇《中国史研究》 3.武德时期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场所如同会议厅而非理政办公之地,贞观以后地位逐渐提高,成为议决政事的最高会议;开元十一...
解析 政事堂是唐初宰相(三省长官)议事之所。始设于门下省,后又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 (723),又改政事堂之名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这时, “中书门下”不仅有决策权,还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掌握了一部分行政权力。反馈 收藏 ...
政事堂 今日: 0|主题: 2459|排名: 17 文章来源:政事堂Pro;顾子明明公 12345678910... 123 / 123 页下一页 返回 新窗 全部主题 最新 热门 热帖 精华 更多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顾子明:胖东来的气,终于消了 New lameihua 前天04:16 0996 lameihua 前天04:16 顾子明:绝地武士特朗普 New lameihua...
所以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时又移至中书省,到唐玄宗时,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和以前的门下政事堂、中书政事堂相比,在体制上有以下不同。首先,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其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让其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
历史官职> 政事堂 官署名。唐朝宰相“共议国政”之所,即中央政府最高议政决策机构。它直接对皇帝负责,承受皇帝旨意,提供决策,颁发诏令。唐初,为真宰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之所,非三省长官不得入。随后,以他官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副相,分三省长官之权,皆可...
综上所述,唐设立政事堂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中书省、门下省长官提前达成一致,进而提高行政效率。而唐朝皇帝又授予一些低级别官员“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进而允许他们进入政事堂议事,其主要目的在于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两件事的侧重点不同...
这个开会的地方就叫政事堂,现在很多公众号都喜欢用这个名字,实际上它是唐朝的最高议事机构,换个角度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新版宰相府,在这个宰相府内部,有来自三省的五位长官共同做出决策。所以虽然说三省六部制是隋唐以来的基本制度,但抛开各种名义上的东西不谈,这种政事堂机制,本质上就是将三省合并,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