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馈电阻R2上并联小电容形成低通滤波,改善高频稳定性。也可在输入端引入RC滤波器,抑制高频噪声。 8.同相放大电路输入阻抗较高,通常为运放自身输入阻抗,应匹配信号源输出阻抗,以减少信号衰减。 9.输出端需考虑负载阻抗,确保运放的输出能力足以驱动负载,避免过载或失真。 10.在高增益或高频设计中,注意运放的功耗,避...
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电路如下图) 放大电路的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需求,列举设计需求如下 电压增益:5倍(14dB) 最大输出电压:5V{\tiny PP} 频率特性:任意 输出输出阻抗:任意 1.确认电源电压 为了输出5V{\tiny pp}的电压,电源电压必须大于5V。为了保证晶体管温漂对放大倍数 影响不大,发射极电阻必须至少保留1-2V电...
i) 功耗; 仿真电路可仿真放大器的交流特性和瞬态特性。采用闭环电路仿开环的方法,通过 R0 形成负反馈通路从而确定输出共模电平 (此时的共模电平实际是 V1 的直流值),并稳定直流偏置。电路选择 RC 时间常数的倒数与 Av 的乘积小于运放预期的主极点是必须的, 即选择大电阻和大电容值 (选择 1G 欧姆电阻和 1mf ...
用于仿真GBW和PM的电路如图10所示,其中的运算放大器采用前文所设计的运算放大器,对其施加共模电压2.5V作为输入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负载电容CL=2pF。 经过仿真,发现GBW只有82MHz,没有达到100MHz。 为此,将IB1和IB2提高至108μA。 仿真结果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仿真结果为GBW=112MHz,PM=70˚,低频增益为75dB。
在设计和仿真单级放大电路时,需要考虑电路中的放大器类型、工作点的选择、输入输出阻抗的设计以及电源电压的确定等因素。以下是一个关于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的详细步骤和原理。 首先,确定放大器类型。常见的放大器有晶体管放大器和操作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可以分为共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三种类型。选择合适...
仿真是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验证和性能分析。 1. 选择仿真软件:根据个人偏好和实际需求选择一款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LTSpice等。 2.绘制电路图:使用仿真软件将所设计的单级放大电路绘制出来。根据放大器类型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和参数。 3.设置仿真参数:为了对电路进...
74LS279(RS触发器),结合开关,将输出接入74LS163实现的8位计数器的时钟端,每拨动两次开关K,将产生一个脉冲信号,计数器将加一,产生的结果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通过3个LED灯反映出。计数结果作为CD4066的控制端信号,调节CD4066模拟开关的导通,实现不同增益的选择。
怎么去设计一种运算放大器仿真电路? 描述 (1)共模抑制比(CMRR):运放的共模抑制比等于其差模电压增益减去共模电压增益。 CMRR=42dB-1.9dB=40.1dB 其差模电压增益为: 其共模电压增益为: (2)转换速率:是分析运放在大信号作用下的反应速度。仿真运放的转换速率可将运放的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相连构成单位增益结构。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理论分析:采用直流通路分析、交流微变等效分析。 理论计算与仿真值对比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 通过仿真可以看出,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实测值在误差范围内。表明微变等效模型理论对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理论分析是很有用处且正确的。通过仿真能更形象具体化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参数及数量级。
(3)掌握仿真软件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掌握利用特性曲线测量三极管小信号模型参数的方法。 (5)掌握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测量方法。 2.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10mV),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观察电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