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金之工”典出中国典籍《周礼·考工记》,指的是加工金属的能工巧匠。 古代世界各地的“攻金之工”,用他们的巧手创造精美的金属器物,凝聚了各地文明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及国内十家...
简介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一书脱胎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的“攻金之工——欧亚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展开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 打开App查看更多 《史记》兵器研究 元代江南政治社会史研究 男人的历史(卷一) 女医生的诞生 ...
“攻金之工”典出中国典籍《周礼·考工记》,指的是加工金属的能工巧匠。 古代世界各地的“攻金之工”,用他们的巧手创造精美的金属器物,凝聚了各地文明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及国内十家文博机构联袂推出《攻金之工: 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展现一部跨越时空的...
根据材料“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栗氏为量,段氏为馎器,桃氏为刃”、“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及所学知识可得,这说明手工产品的分工很细致,同时注重产品的规格,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技术的的先进或者落后的比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产品的多少,而...
攻金之工 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 The Craft of Metalwork: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in Early Metallurgy across the Eurasian Continent 前言 谈晟广 人类从石器时代步入金属时代,无疑是一次飞越式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方式,生...
话说黄金王宁①财货之贵,莫过于黄金。②“金”在西周的典籍里多指铜。《周礼·考工记》记载的“攻金之工”,包括制造削刀的筑氏、制造箭头的冶氏、制造佩剑的桃氏、制造乐钟的凫氏、
同时收录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章13篇,多元解读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本书亦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的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特展图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美索不达米亚 第二章安纳托利亚与亚美尼亚高原 第三章伊朗高原和胡齐斯坦平原...
🎨 踏入清华艺博,一场跨越时空的金属艺术盛宴正热烈展开。「攻金之工」展览带你穿越公元前3000年,一路见证地中海至朝鲜半岛的金属艺术演变。从青铜到现代金属,展览横跨亚欧大陆,展现了金属艺术在不同文明中的独特魅力。🔍 展览名称「攻金之工」源自《周礼•考工记》,古文中的「金」原指青铜,后泛指所有金属。
1《周礼•考工记》载:“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栗氏为量,段氏为馎器,桃氏为刃”。“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冶铸业( )A.技术先进,生产专业B.产品丰富,效益良好C.分工细致,注重规格D.产量庞大,质量上乘 2《周礼•考工记》载:“攻金之工,筑...
中亚 巴克特里亚(公元前2—公元1世纪)山羊装饰钵银伊朗 帕提亚(公元前3—公元3世纪)狮子装饰杯 青铜、银伊朗西北部约公元前7—前6世纪帝王狩猎纹盘 银鎏金伊朗东部或中亚 萨珊王朝(3—4 世纪)双狮纹鎏金银盒 银鎏金中国 辽代(907—1125年)“攻金之工”典出中国典籍《周礼·考工记》,指的是加工金属的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