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联 [ gōng xīn li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ōng xīn lián ]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赵藩《武侯祠攻心联》 赵藩攻心联是批评诸葛亮吗 攻心联为何玄妙 能攻心则反侧自古知兵非好战 武侯祠攻心联...
攻心联的意思和理解 攻心联的意思和理解 《攻心联:意思、理解、衍生》一、攻心联的意思 攻心联是成都武侯祠的一副著名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其字面意思为:如果能够运用攻心战术,使人心服口服,那些怀有二心、疑虑不安的情绪自然就会消除,自古以来...
攻心联含义解释 攻心联 [gōng xīn lián] 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攻心联字义分解 纠错 攻 拼音:gōng,部首:攵,总笔画:7,结构:左右结构 攻字解释:gōng 1. 攻打<跟“守”相对> 2. 指责;抨击 3. 致力研究;学习 ... 攻字笔顺:一、丨、㇀、丿、一、丿、㇏ 攻字组词:进攻、总攻、非攻、攻讦...
“读书经世是平生” ——毛泽东主席赞赏的武侯祠“攻心联”竟出自滇云名儒?| 升平四海同文轨之⑤ 原创孙纪文 蒋绘燕道中华2024-05-07 08:00北京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成都武侯祠悬挂的这副楹联被称为“攻心联”,是近代著名政治家赵藩于清光绪...
攻心联作为著名的治世名联,内涵丰富,其核心即在于“攻心”与“审势”。“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用计谋瓦解敌人斗志,收复敌人军心,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其心服,便是“攻心”战术的最好实践。“审势”,即审时度势,指具体问题...
攻心联解读 1.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解读:此句强调若能运用攻心之术,让心怀异志者内心疑虑消除、归心顺服,自古以来真正懂得用兵之道的人并非单纯喜好战争。详解:指出战争中攻心策略的重要性,高明的军事家以心理战为上,不单纯依靠武力征服,避免无谓的伤亡和冲突,追求更高层次的胜利。2....
解读武侯祠“攻心联” 杨卓如 “攻心联”是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名扬遐迩。这副对联是近代著名白族文人赵藩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撰书的,字体有钱南园笔意,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联文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武侯祠 攻心联 武侯祠 攻心联 武侯祠的“攻心联”是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相传是赵藩所写,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攻心联”的解读有多个视角。一方面,它暗示了诸葛亮在治理蜀地时所采用的策略。上联指出,...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参观武侯祠,在“攻心联”前伫立默读良久。“文革”期间,一位调四川任职的领导人向毛主席请示工作方略,主席对他说:有个剑川人,名叫赵藩,在武侯祠写了一副对联,你去好好读一读,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