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创作背景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作者介绍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参考资料: 1、毛泽东? 西乡隆盛? 月性和尚?——“孩儿立志出乡关”一诗作者考[J]. 金文明. 咬文嚼字. 2009(01) ...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于辛亥革命前夜,少年诗人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壮怀激烈,欲走出家乡去实现更大的理想。起首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坦言心中的壮志豪情,他立志要走出家乡,开创一番事业,若不成功便不还乡;后两句则引经据典,将前句所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挖掘,在...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原文、翻译及赏析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 死后何必将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注释 乡关:家乡,故乡 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毛泽东 (1910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诗词纵览天下风云,俯瞰历史兴衰,感受时光飞逝,把握时代潮流,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壮丽画卷,是他的人生足迹和心路历程的生动写照。《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又名《七绝·呈父亲》,...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的内容如下:《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原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译文: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 1、毛泽东? 西乡隆盛? 月性和尚?——“孩儿立志出乡关”一诗作者考[J]. 金文明. 咬文嚼字. 2009(01) ...
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写于辛亥革命前夜,少年毛泽东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壮怀激烈,欲走出家乡去实现更大的理想。起首两句直抒胸臆,叙述出作者心中立志走出家乡,不创造一番事业不还乡的抱负与志向。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原文如下:孩儿...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原文如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上热门#一代伟人的风采 #一代伟人永远在人民的心中 #人民永远怀念您老人家 - 潇湘新发现于2024090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主席离开家乡韶山,到湘乡进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这是毛主席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临行关,他怀着激动心情写下了一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