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干道: 功能:连接主干道与其他道路或居民区,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 设计:车道数相对较少,车速设计通常较低(如40km/h),可能没有中央分隔节。 交通流量:承担一定的交通流量,但相较于主干道较低。 支路: 功能:连接次干路与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问题,以服务功能为主。 设计:路...
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根据万州新老城区地质、地形特点,不宜大挖大填,避免土石方平衡量大和工程造价高,道路布置宜减少宽度,增加密度,减少投资。在龙宝、天城、五桥三大片区各组团对外交通的联结干道和城市交通的快递通道。龙宝新...
1. 主干道:也称为全市性干道,承担着连接城市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货运中心的重要角色,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主干道的红线宽度一般为30-45米,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2. 次干道:又称为区干道,主要起到连接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作用,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米。次干路...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100km/h。 2、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3)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除上述分级...
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扩展资料 城市主干道、次干道都属于市政道路。根据整体的城市路...
次干道是连接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道路,它们服务于城市区域交通,并且在城市交通网络中起到补充作用。次干道有助于分散从主干道来的交通流量,并将其引导到更小的街道和街区。支路,也称为街坊道路,是连接各个街坊之间的道路。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以及连接次干道和更小的街巷...
(1) 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城市道路按照功能和规模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是连接城市中主要工业区、交通节点以及公共设施的关键交通线路,承担着城市主要的客货运输功能。这些道路通常具有较宽的红线宽度,大约在30至45米之间。(2) 次干道则起到连接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作用,为城市交通提供重要的...
干路和支路的区别图解 干路是由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专门为机动车建造的行车道,它可以分为主干路和次干路。 1、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就比如当自行车的交通量大时,就适合采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隔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主干路两侧是不应该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