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摹仿论也促进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局限:然而,摹仿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过于强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容易忽视艺术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其次,摹仿论难以解释一些抽象或超现实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超越了现实世界的范畴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摹仿论的变化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典时期的摹仿论:在古希腊时期,摹仿论主要是关于艺术对现实的再现或模仿。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理念的摹仿的摹仿,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艺术通过摹仿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一时期的摹仿论侧重于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摹仿论: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摹仿论开始更...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论。摹仿论是柏拉图对艺术的一种哲学解释,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或复制,但并非真实的存在。本文将对柏拉图的摹仿论展开名词解释,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其思想。一、摹仿论的起源和定义 柏拉图的摹仿论源自于他对艺术...
柏拉图的摹仿论,也被称为“影子摹仿论”,是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认为,摹仿的本质类似于一面镜子的四面八方旋转,只能捕捉到现象的外在形态,而无法触及真实的存在。他强调,艺术的本源在于模仿,但这种模仿的对象是感觉世界,而非真正的理念世界。柏拉图指出,由于艺术模仿的源头是理式...
《摹仿论》,[德]埃里希·奥尔巴赫 著,商务印书馆 1947年,德裔犹太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 Erich Auerbach,1892—1957)曾将他的《摹...
摹仿论的起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古代,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开始探讨摹仿论。那时,人们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比如在古希腊的雕塑中,雕塑家们精心雕琢人体,试图以最精准的方式呈现出人体的比例、肌肉的线条等,这就是一种对现实的摹仿。他们觉得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世间万物的形态。画家们也努力...
摹仿作为西方诗学与美学中的核心范畴,也是德里达解构主义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德里达认为传统摹仿理论建立在形而上学哲学基础之上,它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意义并未完全呈现出来。因此,德里达从书写/文字、文本、主体三个维度对传统摹仿论进行了“清淤”与解构...
摹仿,即模仿、效法,这一概念在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柏拉图的摹仿论,并分析其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柏拉图认为艺术是以摹仿作为基础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分为两个层面的,即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而理念世界则是超越感知...
艺术发生的摹仿论主要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提出。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而亚里士多德在其基础上系统化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视为解释艺术本质的核心原则。 1. 德谟克利特的奠基作用 作为古希腊原子论的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首次明确将“模仿”概...
《摹仿论:西方文学中所描绘的现实(50周年版)》是德德国著名学者埃利里希·奥尔巴赫的代表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原著是用德文写成,1946年在瑞士出版。英译本初版于1953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为了纪念英译本出版50周年,美国著名学者萨义德(Edward W.Said)为此书撰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