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雕像,这座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是米开朗基罗在公元1513-1516年创作的,局部完成于1542-1545年。它现在位于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中。十六世纪初,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希望为自己建造一座陵墓,并请来了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然而,由于教皇的反复无常,陵墓的施工多次起落,米开朗基罗也遭受了巨大的失望。在这...
在写作《论靡西》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时,弗洛伊德是下足功夫的,在他第一次与摩西雕像相遇时,便被这一件“像谜一样的艺术珍品”所深深吸引了,“因为没有一件雕像能像摩西像一样给我留下这么强烈的印象,有多少次我沿着被人冷淡的科尔索加富尔陡峭的石梯,拾级而上,来到那孤零零被遗弃的教堂,试图领会出这位...
1516年,米开朗基罗在罗马温科利的圣彼得教堂完成了尤利乌斯墓地的中心装饰——一尊高2.37米的摩西雕像。这尊雕像中的摩西,双眼怒视,双臂青筋暴起,展现出嫉恶如仇的威严。据说,米开朗基罗曾手持槌棒轻敲其膝盖,仿佛在期待它开口说话。这尊摩西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1513至1516年间,如今矗立在罗马梵蒂冈...
《摩西》是米开朗基罗在30多岁时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定制的陵墓雕像。摩西作为一位先知,头上的角象征着圣人的金光,而胡须则被描绘成翻滚的海浪。米开朗基罗擅长刻画动态的前一秒,使得雕像充满情绪和力量。雕塑中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手指抬起的小臂肌肉都十分突出。📍罗马博物馆-阿尔腾普斯宫 阿尔滕普斯宫的拱形门廊庭院...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雕像是艺术史上最震撼的作品之一,强壮如神的身形,眉眼锐利、蓄势待发,却在头上留下两支「角」,成为让无数艺术史家争辩不休的谜题。有人说是翻译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神性的象征。这篇书摘不只带你看懂《摩西》的构图与隐喻,也揭开这位超人先知雕像背后的时代精神与艺术焦虑。 《摩西》和《奴隶...
📅 19世纪下半叶,费迪南德·巴伯迪耶纳(Ferdinand Barbedienne,1810-1892)创作了这尊摩西雕像,灵感来源于米开朗基罗的青铜雕塑。📏 雕像高度为37cm,摩西的形象栩栩如生,头上的两只角和炯炯有神的眼神彰显了他的威严。右手紧握十诫,左手捋着长胡子,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力量。📖...
《摩西》雕像,由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应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之托,为其陵墓精心打造,历经1513至1516年的精心雕琢而成。雕塑《摩西》的比例被放大,其尺寸接近真人的两倍,这一设计充分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简约之美。整座雕塑呈现出金字塔般的稳固结构,为人物形象注入了强大的力量感。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艺术结构在...
而米开朗基罗却在教皇陵墓上放置了一个不一样的摩西,一个超越历史或传统形象的摩西。他没有让摩西在大怒之下打碎《十诫》,而是让摩西想到它有被打碎的危险,从而压抑怒火,不让怒火变为行动。这样一来,米开朗基罗就给了摩西雕像一种新的超人的内容,这一巨人形象就有了人才能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一个人为了他愿意献...
《摩西像》的艺术风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翡冷翠派艺术的特色,亦是罗马雕刻的作风,即明白与简洁。 《哀悼基督》是米开朗基罗早期的著名作品。当时,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雕塑完成后,有人称这座雕像的创作者另有其人,米开朗基罗得知后,在...
弗洛伊德视角:摩西雕像之谜 在罗马的圣伯多禄锁链堂(San Pietro in Vincoli),矗立着一尊由米开朗基罗创作的摩西大理石雕像。这座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公元1513年至1516年,局部完成于1542年至1545年。摩西,这位以色列人的民族领袖,不仅是犹太教的创始者,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