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是雍正时期实行的一项重大赋税改革。在此之前,赋税制度采用丁税和地税双轨制,即除了土地税之外,还有按人口征收的丁税。雍正时期,将丁税逐渐分摊到田地中,统一征收地税,简化了税制。这一改革减轻了无地农民的负担,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二、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是针对货币流通领域的一项改革。
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2、火耗归公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 正文 1 ...
雍正上位后再全国实行“火耗归公”,也就是明确火耗的损耗率,从而缓解了地方借“火耗”大肆敛财的腐败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地方上收缴的税银如数上交国库,在减轻了百姓负担的同时充盈了国库存量。2、摊丁入亩 在实行“摊丁入亩”的新政之前,老百姓向国家纳税是按照人头计量的。比如说,张三家是地主家庭,他...
“耗羨”俗称“火耗”,就是说,凡是上交的银子,都要扣除火耗,就是火炼成绽时候杂质含量的损耗,这个情况的产生,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官员们掌握消耗量和产生的收益,都是他们说了算和归他们所有。 这是官员们贪污的一个重要来源。雍正应对措施就是“釜底抽薪”的办法,规定所有火耗归公,上缴国库。同时又拿出一部分...
最后还有火耗归公,火耗归公就是把地方官员的灰色收入直接转化为税收。清朝农民缴纳赋税一般都是碎银子居多,官府回收后按统一标准回铸成官银,在回铸过程中肯定会有所损耗,而这些损耗自然是由百姓承担,所以老百姓如果要交一两银子的赋税,为了补足这些损耗,就得被要求缴纳一两一钱银子,甚至更多,可实际上,损耗...
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
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是清代两项重要的赋税制度改革,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火耗归公 1. 定义与背景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是雍正年间推行的一项赋税制度改革。它将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以耗损为由多征的钱银(火耗或耗羡)改为法定正税,由中央统一征收和管理。 ...
摊丁入亩是雍正时期实行的一种税制改革。在此之前,赋税制度主要是按照人丁数量来征收的,即“丁税”。但在雍正时期,改革将丁税均摊到田地等土地资产上,使得税赋与土地直接挂钩,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这项政策旨在减轻农民的税务压力,平衡贫富差距。二、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是针对银钱在铸造过程...
火耗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雍正二年降旨实行耗羡归公,同时各省文职官员于俸银之外,增给养廉银。各省根据本省情况,每两地丁银明加火耗数分至1钱数分银不等。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酌给本省文职官员养廉。这一改革措施集中了征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