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感知算法的研究起步较晚,公开的数据库也不多,因此目前多传感器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合摄像头(图像)和激光雷达(点云)的数据。随着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车辆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它的数据如何与图像进行融合,也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毫米波雷达的数据一般以Point Cloud(点云)的形式呈现。理论上说这与...
为啥要用毫米波雷达做辅助?因为毫米波雷达的位移探测范围高、分辨率更好,测算速度、位移能力强,而且抗环境干扰胜过摄像头,可以弥补纯摄像头的劣势,增加整个系统的冗余性和稳定性。但是,毫米波雷达的目标分类能力较弱,和摄像头组队刚刚好。实事求是地讲,目前限制三类传感器系统的并不是硬件技术,发展遇阻的瓶颈主...
只有毫米波雷达加摄像头的智能汽车就像是新手司机开车,动作很大;有了激光束雷达的智能汽车就像是老司机开车,游刃有余。而只有摄像头的智能汽车理论上也是老司机开车,但是这个老司机说不好哪会就会“睡着”。这就是摄像头与两类雷达的特点与关系,理论上还是三者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标准。最后一个知识点是只有激光束雷达...
早期的图像和雷达融合方法,基本思路都是把雷达点云数据映射到图像坐标下,形成一个雷达伪图像,然后再与视觉图像做各种融合操作,比如特征拼接,加权平均,注意力机制等。 这里的难点是雷达点云到图像坐标的映射。由于普通的毫米波雷达点云缺乏高度信息,图像中也没有深度信息,这种映射是具有歧义性的。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
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和功能毫米波雷达是通过毫米波段的电波测量距离 、 相对距离 、 方向等的雷达传感 器 。 在驾驶过程中向前方发射毫米波段的电波 , 若前方有车辆 , 则可收到反 射回来的回波 。 通过分析检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变化等 , 检测前方及对面是否 有车辆、与前方及对面车辆间的距离、相对速度和方向等...
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发射毫米波信号,车载毫米波雷达首先通过天线发射一束毫米波信号。 毫米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其频率范围一般在30至300 GHz之间,波长为1毫米到10毫米之间,这种高频的特性使得毫米波在感知环境时能够提供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我大胆的几句:1、摄像头类似于画皮;2、激光雷达类似于画骨;3、毫米波类似于补充个体特征。 举报 中国非常可乐 2024-10-08 7 融合在一起,才是牛逼技术。参考军舰,电子战雷达,融合在一起,才能防打结合。 举报 粤L超哥哥 2024-10-08 用的自然是融合的,不用的谈何融合 举报 回复本楼 自信临江7j3...
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都是智能汽车的重要传感器,三者各有优缺点,目前为止也无法完全替代对方;如果说非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大力发展,我认为会是毫米波雷达的进化版本:4D成像雷达,这是后话。下面我来具体聊聊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各有哪些优缺点。
毫米波雷达:主要用来探测距离、角度和通过不同时间的距离计算出相对速度,其频段介于30-300GHz,波长1-10mm,当下汽车使用的大多是24GHz、60GHz、77GHz和79GHz,根据工作模式不同,大多使用的是脉冲类型和连续波类型,其中连续波类型是最常见的,根据成本不同,分为CW(恒频连续波,只测速不能测距)、FSK(可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