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戏,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传统戏剧,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连城提线木偶戏(又名线戏),也称“傀儡戏”,清末由上杭县木偶艺人传入连城,融合了浙江、江西的提线技法,结合连城当地流传的唱腔和民间小调,经过100多年几代木偶艺人的改革创新,形成了以提线为主,杖头、布袋、皮影为辅,闽西汉剧唱腔的...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稀的传统戏剧剧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提线木偶是木偶戏的重要分支之一 。演员在幕后操控提线木偶进行表演,同时演唱,并配以音乐。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福建省泉州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提线木偶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主要发祥地在泉州,也叫作泉州提线木偶戏。其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古时被称作“悬丝傀儡戏”,具有巫文化和“人神沟通”等性质;同时,传统的提线木偶戏剧目采用了木偶头雕刻工艺,隐含了...
提线木偶戏,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传统戏剧,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浦城提线木偶戏,又称传子木偶戏,是浦城文人创造,诞生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浦城提线木偶戏是清初浦城县士绅在民间提线木偶戏基础上改造而成,演出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线,唱词以四言八字为主,道白穿插浦城方言。其...
提线木偶戏,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传统戏剧,宁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柘荣提线木偶戏,俗称七条线、柴头戏、抽夜游,始于南宋。柘荣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由木偶头、腹笼、四肢、线牌头等组成,高60多厘米。柘荣木偶戏班对木偶人物的配备大概要36身。柘荣木偶艺人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创造了各种特技动作,如...
提线木偶戏,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传统戏剧,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福鼎提线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历史故事和传统演义的偶戏艺术形态,是闽浙地区传统木偶戏的一种。福鼎提线木偶戏源于宋末,流行于明清,民间称为“七条线”。其主要分布在福鼎白琳、贯岭等乡镇,演出范围涵盖了福鼎市各个乡镇的村落和闽东与浙南...
泰顺木偶戏的木偶头用樟木或纹质细腻的杂木雕刻而成,其雕工精细而简练,开相文静而秀美;脸谱描绘简洁朴素,粉彩工艺细致多姿。新剧目有《欢天喜地》《真假牛魔王》等。2011年5月23日,木偶戏(泰顺提线木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Ⅳ-92。历史渊源 泰顺木偶戏...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广东省梅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梅州市五华县的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民间又称“悬丝戏”,明初由福建辗转传入,至21世纪初已有600余年历史。清末民初十分兴盛,五华县有20多个木偶戏班,足迹遍及粤东大片地区。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造型精细,形体高大,高度约为9...
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陕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郃阳提线木偶戏(又称“郃阳线胡”),地处渭南黄河之滨,与山西西部地区相邻,是中国北方提线木偶的独有之秀。明末清初,号称“关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阳举人李灌(向若)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剧目及木偶制作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使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