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中罪的”明知“,应当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两个方面。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1项规定:”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故意犯罪,所以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本罪应当明确被告人是否在故意的态度下实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对被告人是否"明知"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92年12月11日《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认为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认定: 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要求犯罪主体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而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该物品是什么具体的犯罪所得,是如何所得,该物品具体是什么物品,有何价值...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明知”如何认定?(三) 相关司法解释对推定也作了相应规定。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8年5月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的‘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为应当知道,但有证据证明确...
由该案可见,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主观明知”的认定,可以结合行业常识及具体业务操作行为判断,若行业内对某一行为已有违法性认识,且行为人的具体操作行为能证明其对违法性有认知,则可认定“主观明知”。该案中,在被告人运输无合法来源证明的海砂,拒不如实供述海砂供货方又辩称不知系非法采挖海砂情况下,海警...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推定的方法 笔者认为,在查明以下情形的情况下,可以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属于明知: 第一,行为的时间。行为人初次见到、接触赃物的时间,如果是在深更半夜,或明知当地刚发生了重大盗窃、抢劫等犯罪案件,尽管行为人矢口否认不知是赃物,也可以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对物品的赃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