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后,乾隆帝下令将全国纳粟捐监全部暂停,但捐监仍未被完全停止。 案件警示 透过甘肃捐监冒赈案,我们可以看到乾隆朝国家治理的一些制度弊端: 一是捐监制度存在弊端。捐监制度虽本意是为朝廷储备赈灾粮,却为地方官贪污提供了便利,捐监冒赈是吏治腐败的必然结果。清帝...
乾隆立即指示阿桂:“速查!”这一查,就追根溯源到甘肃捐银造假账册上来,上至甘肃巡抚下至知县,共涉案102人,贪了600多万两,这就是乾隆年间的惊天贪腐案“甘肃捐监冒赈案”。按律全部当斩,可全斩了,震动太大。乾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杀了一半,而王亶望立即处斩抄家。可叹的是,乾隆面对这起泼天大案并...
上次我们说到深受乾隆赏识的于敏中,因甘肃捐监冒赈一事被乾隆撤出贤良祠。甘肃捐监冒赈到底是怎么一个案件呢?且慢慢看来。 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锦上书乾隆皇帝,请开甘肃捐监。 清乾隆 国子监琉璃牌坊 捐监,是为想入仕途的有钱人提供渠道的一种制度。只要捐纳规定数额的钱粮即可获得国子监监生资格,参加应试后...
这样一位民望颇高、深得朝廷嘉赞的好官,在接任王亶望成为甘肃布政使后,却身陷“贪污案”中不能自拔。此前,他没有参与过“捐监冒赈”,并不知晓其中的不法勾当。到任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王全迪“卖账”。所谓“卖账”,是当时官场的一项“潜规则”:大小衙门都有明、暗两本账,明账用来应付检查...
清代甘肃捐监冒赈案的惩治 甘肃捐监冒赈案,是清代乾隆年间甘肃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勾结、伪造灾情、侵吞赈银的大案。因此案贪污数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牵涉官员之广,“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清廷对此案高度重视,对涉案官员的处理十分严厉。
这次民变本来与“捐监冒赈”没有任何关系,却由此揭开了这一巨大贪污窝案的盖子。历史上,甘肃、青海地区的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教主、阿訇与官府亲近,世代袭任,大量兼并土地,向教民征收苛捐杂税,教民苦不堪言。教民马明心创立新教派,与旧教派对抗。新、旧教派时常发生冲突、械斗。官府偏袒旧教派,不但强行关闭了...
于是下令把王亶望正法,陕甘总督赐自尽。参与此事的102人,有56人被坎头,这个案子后来被称为‘’甘肃捐监冒赈案‘’,轰动一时。 案件并没有结束,此时的乾隆皇帝想起了自己过七十大寿时,王亶望给自己送的礼物,其中有一对精美绝伦的羊脂玉瓶,还有一个玉山子。
在乾隆皇帝的晚期,清朝经历了一场震惊朝野的贪污案,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捐监冒赈案。这场贪污案涉及甘肃省的各级官员,形成了一种塌方式的腐败现象,欺上瞒下,从国库中骗取大量资金。乾隆皇帝对此案的评价是:“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乾隆...
甘肃全省的捐监照旧进行,也时常有大小旱情上报朝廷。户部例行公事,致函抚慰,通令“照例赈济”,并酌情减免灾区税赋。其实,大量白花花的银子都流进了当地各级官吏的腰袋。和王亶望、王全迪关系亲近的,就有更多机会“赈灾”,从而“核销”更多捐银。实际上十有八九的“灾情”都是虚报,整个甘肃境内“冒赈”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