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蒋兵谏”是指张学良和杨虎城在1936年12月12日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政策而采取的扣押蒋介石并用武力规劝的行动,即“西安事变”。 '捉蒋兵谏'的定义与直接含义 “捉蒋兵谏”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西安发动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捉蒋”是指他们扣押了当时的...
“捉蒋兵谏”是指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背景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蒋介石坚持“...
“捉蒋兵谏”通常指的是1936年12月发生在西安的震惊中外的事件,又称“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这一事件由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目的是劝谏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事件中,张学良和杨虎城扣留了赴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实...
张、杨研究“兵谏”行动安排那会,一开始琢磨让十七路军派人到临潼去抓蒋,杨虎城还曾让他的特务营营长宋文梅做好抓蒋的准备。后来想着怕十七路军夜里去临潼抓蒋会跟东北军部队弄出误会来,抓蒋这活儿就改成让东北军去干了;十七路军就负责把住在西安城里的蒋系军政要员给扣住,把城里蒋军的武装给解除掉。张学...
如今有人公开著文说,1986年临潼才将“捉蒋亭重新改为兵谏亭”。就我亲历的史实来说,1976年之前从来没有“兵谏亭”之说,遑论“重新”命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景点简介1982年就换了,并配了英文译文。对现在碑亭“兵谏亭”题签出自何人手笔,本人未考...
张、杨在研究“兵谏”行动部署时,最初酝酿由十七路军派人去临潼捉蒋,杨虎城曾命令他的特务营营长宋文梅做捉蒋准备。 后来考虑怕十七路军夜间去临潼捉蒋与东北军部队发生误会,捉蒋任务便改由东北军执行;十七路军则负责扣押住在西安城内的蒋系军政要员,解除城内蒋军武装。
当时白凤翔驻防甘肃固原,“兵谏”前张电令其赶来西安。参与捉蒋的,是守护华清池大门的卫队一营和守护张公馆的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是张学良的亲信)。捉蒋人选确定后,张曾带领白凤翔、刘桂五去华清池,名义上是他俩将去热河打游击,行前聆听蒋的指示,实际上是让他俩熟悉华清池地形和蒋的居室位置。12月9日...
西安的著名历史建筑“兵谏(捉蒋)亭”竟然是拍马屁的产物 去过西安的朋友们都知道,“兵谏(捉蒋)亭”是西安最有名的近代史纪念建筑之一,当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就是在“兵谏(捉蒋)亭”附近抓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老大蒋介石。但鲜为人知的是,“兵谏(捉蒋)亭”其实是“保卫延安”胡宗南专门为蒋介石修建的...
1982年,包括捉蒋亭在内的西安事变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2月7日,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党和政府决定废除具有政z色彩的“捉蒋亭”名称,又将其改称“兵谏亭”,这从统战的角度极大照顾了台湾国民党方面的感受。“捉蒋亭”易名为“兵谏亭”,并用蓝田美玉制...
去过西安的朋友们都知道,“兵谏(捉蒋)亭”是西安最有名的近代史纪念建筑之一,当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就是在“兵谏(捉蒋)亭”附近抓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老大蒋介石。但鲜为人知的是,“兵谏(捉蒋)亭”其实是“保卫延安”胡宗南专门为蒋介石修建的马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