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9岁的管彤贤在即将退休之际,辞去公职、下海创业,创办了振华港机公司(后改名为“振华重工”),进入港机(港口集装箱起重机)领域。港口机械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当时,全球的港机市场掌握在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手中,它们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巨头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
邮件发件日期是6月12日,创始人管彤贤对振华重工的4位员工提出抱桩机齿条工艺的4个修改要点,以解决齿条生产过程中的裂纹问题。 管彤贤还在邮件中说,“若有新意见希即告,并希派人去监造。” 管彤贤发送的振华重工内部邮件 这封邮件其实正是86岁管彤贤工作状态的缩影。出生于1933年,59岁创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
201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专程来振华调研,对振华人不懈努力、艰苦创业给予了充分肯定。上海市有关委办局,包括原经委、外资委、商委(现为商务委)、建设交通委,等等,都对振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大量帮助,一直在为振华...
振华重工创始人管彤贤带队圆满演讲海上风电创新技术装备应用 深圳市政府有关领导,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合作伙伴等共聚一堂,欢聚前海。深圳正在致力于打造国际海洋中心城市,“正力海洋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的落地,在推动海上风电、海洋工程及海洋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助力深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上海振华重工公司创始人、原总裁 立志成为“港口机械、大型钢构、海上重工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的振华的诞生,其实就是一部传奇的创业史。 1992年,管彤贤成立了振华港机,也就是今天振华重工的前身。这一年,出生于1933年的管彤贤已年近一...
上海振华重工创始人管彤贤:花甲创业成“港机之王” 创新领跑中国制造业丨40年40人 驰骋蓝天的飞机、传统运输的轮渡,远眺这些货物港口,你会发现岸边树立的近十米高的桥吊大多都打上了“振华重工”的标志,从鹿特丹到汉堡港,从旧金山到釜山港,莫不如此。而在这些“钢铁巨人”的背后,显示的是改革开放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飞...
10月21日, 上财iMBA 校友会主办的“上财百年校庆之企业家沙龙”在中山北一路369校区博雅知识堂举办,非常难得邀请到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公司创始人、前总裁管彤贤先生为校友们做分享演讲。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陈信元教授,商学院副院长薛丽萍老师,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虞梁主任和夏庆东老师,商学院iMBA项目主任陈晰...
管彤贤先生以《振华重工的创新之路》为主题,与师生们分享了振华的创业历程、发展经验及人生感悟。他强调,企业兴衰有三个条件:市场、时机和创新;振华的崛起,就是因为选对了门路、找到了好市场,在无人员、无技术、无资本、无品牌、无制造实力的境况下,一路拼搏、不断创新,始终坚守初心,实现了“世界各大集装箱码头,...
管彤贤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3261号,是振华重工的总部大楼所在地。这座大楼先后迎来过四任总裁,但无论人事如何变动,振华重工创始人、首任总裁管彤贤的办公室始终保留着。 如今,从总裁一职退下已近9年的管彤贤,仍然每天7点前到达21楼的办公室,带着一帮学生继续攻克技术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