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甲寺庆音法鼓 挂甲寺庆音法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天津市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挂甲寺庆音法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08年,挂甲寺庆音法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成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明崇祯后妃娘娘赐半副銮驾(即仪仗)予挂甲寺,挂甲寺人于雍正年间凭此銮驾成立了庆音法鼓老会,距今已近300年。 庆音法鼓表演 老会初为民间文法鼓,后于嘉庆六年(1801年)传入武法鼓,...
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是一种传统音乐。成立于雍正九年(1731年),以明崇祯后妃娘娘所赐半副銮驾(即仪仗)予挂甲寺,挂甲寺人于清雍正年间凭此銮驾成立了庆音法鼓老会,距今已400多年。她是一个既有精美道具,又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法鼓老会。老会初为民间文法鼓,后于嘉庆六年(1801年)...
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摇通鼓】等。民间法鼓会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龙亭井音法鼓、芥园花音法鼓和侯家后永音法鼓等。 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西区 明代崇祯皇帝后妃曾赐挂甲寺半副銮驾,清代雍正九年(...
河西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 津门锁爷于2023031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22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法鼓,是天津特有的一种音乐舞蹈表演形式。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成立于雍正九年(1731年),明崇祯后妃娘娘出游銮驾回宫途经津门福地,言此地奉天勤民,赐半副銮驾(即仪仗)予挂甲寺。挂甲寺人将法鼓与銮驾糅合在一起,正式命名为“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一直延续到今天。老会原为民间文法鼓,后于嘉庆六年(1801...
#津享非遗之乐#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第八代非遗传承人傅宝安眼里:“法鼓有铛子、铬子、钹、铙、鼓五种打击乐器,是天津特有的一种传统音乐表演,讲究刚柔并济,暗藏太极十三绝,是老百姓自己的民间艺术。”法鼓常在春节、元宵等大型民间文化活动中演出,具有...
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初为民间文法鼓,清代嘉庆六年(1801)传入武法鼓后,又加入飞铙、飞钹。庆音法鼓有铛子、铬子、钹、铙、鼓五种打击乐器和乐谱曲套数十种,目前常用的乐谱包括集合队员的乐谱、开场乐谱和改点乐谱等,大量曲套则包括【对联】、【桥头】、【瘸腿】、【绣球】、【连珠炮】、【双桥】、【老河西...
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国家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中华文化 - 天津葛沽民俗花会于2023112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