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拨备金(也称为准备金或坏账准备金)与其风险资产(如贷款和债券)之间的比例关系。拨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债务违约或资产贬值而设置的一种准备金,用于弥补潜在的损失。拨备金的目的是确保银行在面临风险时有足够的资金来覆盖损失,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拨...
根据4号令规定,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以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同时,强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监会设定的监管标准。注意150%的拨备覆盖率是中国特色的要求,因为拨备是预期损失,不可能出现一笔10亿元不良贷款会最终导致15亿损失的情景。所以当初...
《办法》按照逆周期监管的思路,将拨备覆盖率由不低于150%下调为不低于100%,在确保损失准备能够有效覆盖预期信用损失的基础上,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将同业拆借比例规范范围由同业拆入业务扩展到同业拆入和同业拆出业务。新增租赁应收款拨备率、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等指标,进一步完善监管指标体系...
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即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贷款拨备率实际上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即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率。2、计算公式不同: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贷款拨备率=...
拨备覆盖率(Loan Loss Provision Coverage Ratio)是衡量银行抵御不良贷款损失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银行为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所设立的拨备金(Loan Loss Provision)与不良贷款总额之间的比率。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公式是: 拨备覆盖率 = (拨备金总额 / 不良贷款总额)× 100% ...
从定义来看,拨备覆盖率衡量了金融机构为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所做的资金准备程度。例如,若一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 150%,意味着该银行针对每 1 元的不良贷款,已经提取了 1.5 元的贷款损失准备。这一指标越高,表明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有更充足的资金来弥补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
拨备覆盖率的计算涉及多种复杂因素。拨备率的调整可能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银行会根据自身业务情况确定合适的拨备覆盖率。拨备率的变化能反映银行对风险的判断。不同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拨备率的合理设定有助于银行稳健经营。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拨备覆盖率的数值。拨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用评级。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是一种金融指标,用于衡量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它是指金融机构在面临损失时,其拨备资金能否覆盖这些损失的能力。拨备覆盖率是衡量金融机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于保护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个高拨备覆盖率意味着金融机构已经准备好应对潜在的风险和...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100% 贷款损失准备,即拨备,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与银行利润、银行资本共同构成消费银行贷款损失的三道防线,具有重要的损失吸收功能。 拨备和资本最大的差异市拨备属于防范预期损失,资本则是防范压力情景下的非预期损失。如果拨备没有硬性监管指标的情况下,不具备逆周期调...
拨备覆盖率是金融术语,用于衡量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金对其不良贷款的覆盖程度。简单来说,它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应对潜在的信贷损失而设置的拨备与其实际不良贷款余额之间的比例。具体计算公式为:拨备覆盖率 = 贷款损失准备金 / 不良贷款余额 拨备覆盖率是衡量银行贷款损失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较高的拨备覆盖率通常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