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春节习俗由正月初二的祭祖、正月初九的拔拔灯会和正月十一的“割香”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拔拔灯会是整个年俗活动的高潮。如今海内外的南安乡亲几乎每年都会踊跃回乡拔灯、观灯,拔拔灯会成为凝聚亲缘、族缘的纽带。
灯首负责拉动灯阵,控制行进速度。 集体协作:拔灯后的同样系住木扁担,拉住灯绳,有时还需一人帮忙拉。护灯人则负责保护相邻的两盏灯,确保灯阵整齐有序。 鼓乐伴奏:拔灯过程中,通常会有鼓乐队伴奏,包括大鼓吹、礼鼓、腰鼓等,增添节日气氛。 三、巡游与结束 拔拔灯队伍会按照指定路线巡游各村各角落,每到一处,各...
四、民间文化的传承。拔拔灯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活动,更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游乐盛会。在游灯过程中,人们自娱自乐,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质朴、粗犷的风格,正是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数百年来,拔拔灯一直得以传承,充分证明了劳动人民对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五、亲缘族缘的纽带。英...
福建省南安市英都昭惠庙的拔拔灯民俗活动,源于南宋纤夫“拔船”,定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英都自古为南邑富庶之乡,境内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驿渡,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来往航运只能用驳船运输,逆水行舟时则需船夫拉纤,俗称“...
[正点财经]福建南安:非遗“拔拔灯”闹新春 灯阵火龙走街巷 00:01:15 [正点财经]江苏泰州:气温回升 蟹农集中投放蟹苗 00:01:17 [正点财经]铁路警方处置多起旅客醉酒滋事案件 00:01:19 [正点财经]铁路警方破获多起旅客财物被盗案件 00:02:04 [正点财经]浙江杭州:机场内旅客突发疾病倒地 急救人员抢救送医 00...
泉州网2月7日讯(融媒体记者许钹钹 通讯员柯琳琳/文 陈小阳/图)正月初九,暮色渐沉,南安英溪河畔的灯笼次第亮起,千盏灯火如游龙般蜿蜒。锣鼓声、欢笑声、孩童嬉闹声交织成一片,人群将一盏盏花灯缓缓“拔”向远方。这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作为泉州参与申报的四个项目之一,南安英都拔拔灯这...
而拔拔灯的盛会,通常在傍晚时分拉开帷幕。傍晚时分,拔拔灯的盛会便悄然展开,持续至夜间10点多钟。其活动流程大致如下所述:一、敬献天公 农历正月初九,道教盛大的祭祀玉皇天尊的日子,也即玉帝的诞辰,被俗称为“天公生”。在这一天,村民们深信,无论是为了祈求子孙繁荣,还是期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都...
英都拔拔灯的深厚底蕴与多元文化展现南安英都拔拔灯,这一源自南宋纤夫“拔船”传统、在明万历年间定型的独特民俗,不仅以游灯为核心,更融合了民间信仰、岁时节令、民间音乐及舞蹈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这一活动不仅深刻诠释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内河驿渡的繁荣历史,更生动再现了古代英溪纤夫们拉纤拔船的实景,...
"拔"字代表着拔起、拔高,象征着英都人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那时的我,只是懵懂地听着,心中却充满了对这项活动的向往。 终于,我长大了,也亲身参与到了拔拔灯的队伍中。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带着自己的灯笼,加入了长长的队伍。灯笼的光芒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我们随着鼓点的节奏,一步一步地...
2008年6月7日,南安英都拔拔灯这一独特习俗,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的夜晚,英溪流域的各个自然村都会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拔拔灯”游春闹灯活动正在此起彼伏地进行着。这场活动以游灯为核心,同时融入了迎神(即“仁福王”神像的迎接仪式)、大鼓吹、车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