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第二年(339),拓跋什翼犍“始置百官,分掌众职”(《魏书·序纪》)。即位第三年(340),将都城由繁峙迁回旧都盛乐。即位第四年(341),在盛乐城南八里修建了新城,从此有了稳定的政治中心。即位第五年(342),按新制训练军队,军队开始正规化。经过几年的整顿,代国一步步走出中衰,重新走向振兴。 拓跋什翼犍即...
革去鲜卑人原置的许多质朴的宦职称谓,使官职机构和名称全部汉化。在爵位分封上,孝文帝规定凡假爵在官而没有政绩的,取消所假爵位。后又规定,非为拓跋跬的子孙,皆不得封王,已封者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并对王、公、侯、伯、子男与爵食邑加3具体规定。 使鲜卑族进一步汉化和封建化。而与官制改革相配...
咸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设置百官,制定法律,推动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 建国三年(340年),定都云中盛乐城,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国。什翼犍兵败奔逃后被杀,代国灭亡。 晋爵代王 八年【晋愍帝建兴三年,315】,晋愍帝进帝(拓跋猗卢)为代王,置官属...
在《官氏志》中又有如下记载:“(天兴元年)十二月,置八部大夫、散骑常侍、侍诏等官。其八部大夫于皇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谓之八国。” 马长寿先生指出,“ 拓跋魏建国以前的八部大人在建国时分化出两种轶官:一种是八部帅,驻扎在畿外的郊甸之内,拱卫京师,监督生产,是一种武轶;一种是八部大夫,安置在...
338年,我即位为代王,称建国元年,建国二年始置百官,分掌众职。建国三年,我迁都于盛乐宫,次年在故城南八里修筑盛乐城。其后进行过四次远征,巩固了我拓跋部的基础,也让拓跋代国走上复兴之路。然在我建国三十九年(376年)之际,前秦崛起,代被其所灭。
皇始元年(396),“始建曹省,牧民在一定土地上进行农牧生产,然后向他们征收 备置百官,封拜五等,外职则刺史、太守、令长已下有 地租,所以,计口授田与分土定居是一件事情的两个 未备者,随而置之”[1](P2972),形成了仿晋三省制为方面,它们共同推动了北魏社会由游牧经济向农业 主的外朝机构[6]。另外还有...
或至百数,侍直禁中,传宣诏命。皆取诸部大人及豪族良家子弟仪貌端严、机辩才干者应选。又置内侍...
正统王朝还指一个政权依照秦始皇时期所建立起的最高掌权者称帝,建天子行宫、用天子仪卫,置后宫,立皇储为太子,建父死子承相传制度,并设立文武百官。 当时正值五胡十六国时代,有着诸多的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他们无一不在争着正统的地位。他们或缘于赐爵封地,或是缘于联姻,或曰灵异之兆,以此来牵强附会地和汉王...
这时拓跋部“始置百官,分掌众职”,任用汉人颁布法律,制定国家机构,国家机构逐步完备。经过一番作为后,拓跋部势力大涨。统治区域东到现在的辽宁,西到甘肃一带,南据阴山,北尽沙漠。晋太元元年(376年),苻坚征服了拓跋部。什翼犍为其子寔君所杀,部落离散,余众被分为东西二部。苻坚任用匈奴...
据《魏书·太祖纪》记载:“初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刺史、太守、尚书郎已下悉用文人”[11]。这些汉族士人按照汉族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模式对北魏政权典章制度的初步创建,于是拓跋圭于公元396年称帝,由鲜卑族以前的王变成了像中原皇帝一样的封建皇帝,这是鲜卑族汉化的一种标志。 拓跋圭之孙拓跋焘统治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