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年,散落的拓跋部落一致推举什翼犍的嫡孙、16岁的拓跋珪为代王,正式复国。拓跋珪移居盛乐,不久改国号为“魏”。为了与三国时的曹魏相区别,历史上将拓跋珪建立的魏国称为“北魏”。拓跋珪就是北魏的道武帝。 引自 一 主角是这样炼成的 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 >> 前秦灭亡后,北方经过多年的相互吞并,还有北魏...
拓跋珪,出生于371年8月4日,原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或拓跋翼圭,字涉珪,是内蒙古和林格尔的云中盛乐人,鲜卑族。他是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母亲是献明皇后贺氏。拓跋珪出生于参合陂北,建国三十四年后,即376年,代国灭亡,宣昭帝苻坚将他安置在家乡。随后,他随母亲贺氏寄...
拓跋珪是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嫡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母献明皇后贺氏。公元376年,前秦灭代国,拓跋珪将要被强迁至秦都长安,但代王左长史燕凤以拓跋珪年幼,力劝前秦天王苻坚让拓跋珪留在部中,称待拓跋珪长大后为首领,会念及苻坚施恩给代国。苻坚同意,拓跋珪得以留下。当时,代国旧部由刘库仁及刘卫辰分掌,拓跋珪母...
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是鲜卑族拓跋部的首领,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被尊称为魏道武帝。他出生于参合陂北(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北部),是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被废黜的王室后裔到统一北方的伟大君主,拓跋珪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
拓跋珪(371—409) 北魏开国皇帝。386—409年在位。也常被称作道武帝(谥号)。 在前秦苻坚的攻击导致其祖父拓跋什翼犍死去后,拓跋部族联盟国家瓦解。拓跋珪在母家贺兰部的支持下,以重建联盟国家为目的,于386年即代王位。此后大约十年间,致力于在长城地带的称霸,随后南进,攻击后燕,并于397年攻陷其首都中山。第二...
拓跋珪生于公元 371 年 8 月 4 日,作为鲜卑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他的命运自出生起便与时代的风云紧密相连。童年时期,他目睹了代国的覆灭,年仅六岁的他,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如一叶扁舟,飘摇不定。原本要被迁往秦都长安的他,因代国旧臣燕凤的劝谏,苻坚网开一面,才得以在故乡留存...
拓跋部之所以能够强盛,同样是因为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名叫拓跋珪。可见,在封建社会,尤其是战乱年代,英雄人物的作用,那是相当大的。《晋书》记载,鲜卑人的祖先,是黄帝的后裔,世居北夷,被称为东胡。鲜卑拓跋部,原先居住在黑龙江、嫩江流域,在北匈奴灭亡之后,他们迁至内蒙境内,开始与曹魏、西晋发生来往。西晋...
再到386年正月,从独孤部逃出去还没几个月的拓跋珪在16岁的年龄阶段复国成功,登上了祖传的代王之位。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 上述便是北魏皇室呈现给大家的“先祖创业”全过程,通篇看下来神奇得就跟神话故事一样,不仅仅是考验读者的智商,简直就是侮辱读者的智商。但没办法...
拓跋珪是一个狠毒的人,他创立的立子杀母制对北魏的长期统治有利,但是他的狠毒也惹来了杀身之祸,最终死在妻子和儿子手上,可谓成因亦败因。(详见规律10 - 成因亦败因:警惕优势变劣势) 历代评价: 1、帝有高天下之志,兴复洪业,光扬祖宗者,必此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