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拓跋”这两个字眼,不由让人联想到鲜卑这个民族,鲜卑众多部落中有一个十分强大又显赫的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权。事实上,南北朝所谓“五胡乱华”恰恰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党项人受到吐蕃与吐谷浑(鲜卑的一支)等的影响,民族间相互通婚融合,便有一支鲜卑拓跋加入到党项的行列,并且形成一支拓跋氏。 唐代林宝记载...
说法一:拓跋氏的祖先为黄帝轩辕氏。史书称,黄帝儿子昌意的小儿子,被分封到北地,国内有座大鲜卑山,因此号鲜卑。其后世子孙继位为君,统辖幽都以北的地区。黄帝尚土德,北地民间俗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所以称为拓跋氏。其后人尧帝时为君,打败女魃,使其逃往弱水以北,北地氏族赞誉拓跋氏的功绩。...
北魏(386年—534年),乃南北朝北朝首个政权,又称拓跋魏、元魏,创立者为鲜卑族拓跋氏。历经十二帝王。4世纪初,拓跋氏在当今中国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建立代国,然于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珪借苻坚在淝水大战的失利的机会重振代国,自称代王,次年改称魏王,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成立...
拓跋氏,是北凉哀王沮渠牧健的第二任皇后。她是北魏太武帝的妹妹。在北魏,大家都称呼她为武威公主。拓跋氏嫁给沮渠牧健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她的哥哥想要稳定自己的政权,所以想要通过联姻,于是就通过联姻这样的方式来稳定自己的和北凉之间的关系。其实对于这个时候的北魏来说,自己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了,周边的...
说法一:拓跋氏的祖先为黄帝轩辕氏。史书称,黄帝儿子昌意的小儿子,被分封到北地,国内有座大鲜卑山,因此号鲜卑。其后世子孙继位为君,统辖幽都以北的地区。黄帝尚土德,北地民间俗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所以称为拓跋氏。其后人尧帝时为君,打败女魃,使其逃往弱水以北,北地氏族赞誉拓跋氏的功绩。
拓跋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据史书记载,黄帝有四妃,二十五子。这25个儿子大部分都继承了父姓即黄帝的姓:姬,但也有一些儿子并未继承父姓姬,而是采用了其他姓氏。其中一支受封于北土的黄帝之子,由于北方俗称土为“拓”,后代为“跋”,因此以“拓跋”为姓。这一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鲜卑族中的拓跋部,...
拓跋氏初是鲜卑地处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1980年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嘎仙洞中,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焘派李敞祭祖先时刊刻于石壁之上的祝文,全文19行,201字,内容与《魏书·礼...
因此Y单倍群为C-F1756以及其下游支系的人极有可能是北魏拓跋氏后裔。2017年复旦大学将元威古DNA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文章发表在2017年10月的《学术月刊》上。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Academic Monthly - 韩昇,蒙海亮 2023年6月25日,根据复旦大学教授文少卿在网络公开课《分子考古——解读DNA中的历史》上透露...
所以在拓跋氏的带领下,各部族开始融入到炎黄一脉当中,再度建立起户籍制度,对于国家实际情况有了相对准确的把握。为后来北周和北齐的制度革新和胡汉融合后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安史之乱后,类似胡汉的矛盾才开始再度凸显。隋唐第二帝国始于北魏,倒是恰如其分。#深度好文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