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孝文帝拓跋宏作为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软硬兼施,成功推动鲜卑汉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在古代帝王将相中占有一席之地。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拓跋部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是北魏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人生剧本比现代连续剧还要精彩。如果古代有推特,他肯定是个超级大V,粉丝数以百万计。公元467年,拓跋宏在北魏的紫宫(今天的山西大同)出生,他的到来仿佛是带着使命...
这支队伍领头的,是年仅27岁的孝文帝拓跋宏,他的背后,是一队或骑马或乘车的王公大臣,以及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北魏武士。虽然队伍中不时传来哀叹之声,人们忍不住回头望向已远离视线的故都,但孝文帝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新都洛阳。孝文帝拓跋宏,这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北魏皇帝,其早年的成长环境充满了政治阴谋...
拓跋宏,他不仅是皇位的继承者,也是母爱的传承者。拓跋宏自小失去母亲,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太子并继承了皇位,但他的生命中却失去了最亲的人。他的父亲拓跋弘突然在宫中去世,虽然有一些自媒体同行认为这是冯太后害死的,但他们只是根据“太后为之也”的记载,忽视了“时言”二字。这些流言并没有经过史学家的证实...
491年,孝文帝拓跋宏就完全仿照着汉人的官制,考核那些官吏。不仅如此,还对那些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比如把车裂和腰斩给废除掉,增加了斩首和绞刑等刑罚。孝文帝拓跋宏对于鲜卑族文化的崇拜,可谓是如痴如醉的地步,所以他为了把他们鲜卑族变得更加有文化,所以孝文帝拓跋宏致力于把北魏国全部进行汉化。作为汉化的第一...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
直到这天,掌控北魏政权长达几十年的冯太后撒手人寰,拓跋宏知道,属于他的时代终于来了。在居丧三年后,拓跋宏率领人马迁都洛阳,完成了汉化改革计划的第一步,并立刻宣布一道诏令:“封冯润为左昭仪,择吉日接回宫里。”地位仅次于刚被立为皇后的冯媛,足足七年,这对小夫妻终于才得以再次相守。原本暗流涌动的后宫...
中国帝王系列:魏孝文帝(拓跋宏)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中国从单一的汉民族国家向多元的多民族融合国家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北魏王朝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王朝,其中魏孝文帝改革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公元471年,年仅四岁的拓跋宏成为了魏孝文帝,此时北魏的大权落到了他的祖母文明太后冯氏手中。冯太后是...
也就是说,像汉景帝刘启、孝文帝拓跋宏这样的角色是从不会被所谓的感情人伦所束缚的,他们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将事情干成。绝对是狠人的标准模板。为了加速汉化的进度,孝文帝此前还亲身示范,将自己的鲜卑皇后送往了尼姑庵娶了汉人世家的女子为妻,而且,他的六个弟弟也由孝文帝做主娶了汉人的女子为妻。太和十九...
居丧三年期满后,孝文帝拓跋宏果然册立冯润的妹妹冯清为皇后。既然是妹妹,应该比姐姐年轻,孝文帝应该移情别恋,忘记冯润;可是感情这东西就是奇怪,孝文帝无论如何忘不了冯润,因为对方的音容笑貌已经深刻在脑海。又过了四年,即太和十八年(494年),拓跋宏听说冯润病好了,便迫不及待接她入宫,封她为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