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宋清华、研究员李勃,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与合作者首次提出一种实动量拓扑光子晶体的概念,揭示了无序中稳定拓扑的形成机制,并实现了光子晶体的有效信息编码。实—动量空间拓扑光子晶体效果示意图 在连续域束缚态(BIC)中引入有效的无序信息而不破坏BIC的拓扑...
在近年来的拓扑光子学研究中,科学家们设计和制造了多种具有非平庸特性的光学拓扑绝缘体。这些材料在无序程度较低时,能够维持边界态的鲁棒传播,这对于开发高性能的片上光波导和拓扑激光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无序程度增强时,带隙会闭合,导致...
在报告中,路翠翠教授深入阐述了团队在拓扑光子晶体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她指出,拓扑态为微纳光子器件提供了鲁棒性平台,但自然界光频段材料对磁场响应极弱,难以直接利用磁场构建拓扑态。针对这一挑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合成维度拓扑光子晶体。这一举措成功...
常规光学元件主要依赖材料参数调控实现功能,而基于长程相互作用的拓扑调控更强调结构对称性带来的集体效应。例如在硅基光子芯片中,通过设计具有特定旋转对称性的微环谐振腔阵列,可以实现光信号的单向传输。与依赖磁光效应的传统非互易器件不同,这种拓扑调控不需要外加磁场,完全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光的定向控制。实验证实,当...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近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宋清华,研究员李勃,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济与合作者在拓扑光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一种实动量拓扑光子晶体的概念,揭示了无序中稳定拓扑的形成机制,并实现了光子晶体的有效信息编码。相关研究成果以“无序辅助的实...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 “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刘运全教授课题组在光场与自由电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理论上首次提出了利用拓扑光子学提高光与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强度。2024年2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拓扑保护的光子-自由电子强相互作用”(Topolo...
在先进材料光学双稳态和全光开关、超表面和拓扑光子学以及先进材料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未来的全光通信、全光网络、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生物工程、食品安全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课题组现有项元江副教授、戴小玉副教授和张霜访问教授,博士后1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15名。
其中,拓扑光学作为光子晶体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深入理解光子晶体中的光学行为和设计新型光学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一、光子晶体介绍 光子晶体是由排列有序的光学介质构成的人工材料。与晶体中的原子周期性排列类似,光子晶体中的光学介质也按照周期性的排列方式组织,并通过调整周期、材料折射率等参数来调控光的传播...
为探索新奇拓扑物态及其量子调控提供了全新的自由度。该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山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光量子技术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通讯员:张颖)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团队”胡小永教授和龚旗煌院士等在非厄密拓扑光子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展出一种研究新型增益-损耗畴壁拓扑光学体系的有效哈密顿量新方法,揭示了由增益-损耗畴壁诱导的拓扑态的产生机制。2022年7月2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具有非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