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 第二条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
导读:拒执罪全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给付内容的判决、裁定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够履行的情况下拒不履行,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裁判和执行的权威。人民法院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所作出的裁判一经生效就具有强制力。 一、拒执罪司法解释 拒执罪全称拒不...
所以有观点认为,达成民事调解但不履行调解书并不构成“拒执罪”,但是如果依据调解书申请了强制执行之后,法院据此发出了执行裁定,被申请人仍不履行的才可以构成“拒执罪”。新司法解释第二条进行了明确,应该是采纳了上述通行观点,其中规定:“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
《解释》规定,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以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案外人明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其通...
拒执罪,全称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刑法中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以下是对拒执罪相关司法解释的详细阐述: 一、拒执罪的定义与法律依据 拒执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其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该条款明确规定,对于此类行为,情节严...
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明确了“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判决、裁定生效前隐藏、转移财产的可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及案外人帮助隐藏、转移财产可以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等。该解释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可以想见其将缓解当下执行难的困境,我们拭目以待吧~
2024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13号)。结合新司法解释,运用系统化方法,对该司法解释进行初步学习。 一、关于罪名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简称拒执罪,在1979年《刑法》中既有规定,1997年《刑法》修订后为313条。
对此,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从债权人是否最终实现债权角度看,当行为人的拒执行为导致债权人权利最终无法得以实现时,应认定拒执行为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依法定罪处罚;另一方面,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角度看,由于该罪侵犯的法益主要是司法秩序和司法权威,对于因拒执行为致使人民法院无法运用强制措施,或运用强制措施...
说得通俗点,需要对比两部司法解释的差异,来判断到底适用新司法解释还是适用旧司法解释。 关于在诉讼期间转移财产是否构成拒执罪。 笔者在《》一文中已予以指出,债务人转移、隐匿财产的定性,实践中并无争议,确定为具有持续、延续状态。 对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