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痛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祛风止痛,适用于湿热痹症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肢体沉重等症状。其组方包含白术、人参、升麻等药材,通过调和气血、祛除湿热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一、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方中黄芩、茵陈等药材可清解体内湿热,改善因湿热滞留导致的关节肿胀、小便短赤。 1. 祛风通络:羌...
拈痛汤 A+医学百科>> 拈痛汤 【别名】当归拈痛汤(《医学发明》卷八)。 【处方】白术4.5克人参(去芦)苦参(酒炒)升麻(去芦)葛根苍术各6克防风(去芦)知母(酒洗)泽泻猪苓当归身各9克炙甘草黄芩(酒洗)茵陈(酒炒)羌活各15克 【功效与作用】 治湿热为病,肩背沉重,肢节疼痛,胸膈不利。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方子,就是中医治疗痛风时,非常常用且有名的一味方子——当归拈痛汤。 1.当归拈痛汤的来历 当归拈痛汤是金代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所创立的,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今人所见出自于李杲所著《兰室秘藏 腰痛门》云:“治湿热为病...
当归拈痛汤作为金元名方,通过“透毒、解毒、通络”多靶点作用,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提供了一条缓解疼痛之路。但需注意的是,中药需辨证施治,急性期可联合西药控制症状,缓解期调理体质。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预防痛风更需“避毒邪、调体质”,方能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用文小言作诗一...
01当归拈痛汤的出处与由来,方书中有“东垣当归拈痛汤”的记载,但是,后世医家在元朝名医李东垣的著作《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中都没有载入该方。在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中“腰痛门”一节,倒是有所记载,但是不叫“当归拈痛汤”,而是叫“拈痛汤...
方药:当归拈痛汤加减。 当归12g 羌活15g 猪苓15g 泽泻15g 茵陈30g 葛根15g 黄芩 15g 姜黄20g 茯苓30g 党参15g 苍术10g 甘草6g *7剂,常规水煎,日一剂,煎水400ml,分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四肢皮肤灼热感明显减轻,脚踝肿胀基本缓解,腰部沉重感减轻,但肢体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口干口苦好转,饮食增进,大...
拈痛汤 的药方 出处 《兰室秘藏》卷中 【别名】 当归拈痛汤(《医学发明》卷八)。 组成 白术4.5克人参(去芦)苦参(酒炒)升麻(去芦)葛根苍术各6克防风(去芦)知母(酒洗)泽泻猪苓当归身各9克 炙甘草黄芩(酒洗)茵陈(酒炒)羌活各15克 解释 1.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
每日学方剂——当归拈痛汤, 视频播放量 12371、弹幕量 2、点赞数 131、投硬币枚数 15、收藏人数 146、转发人数 38, 视频作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简介 更多中医好课程,尽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每天晚上20点到21点开播。,相关视频:啃硫黄乱象频出!是治病还是索命?,挖
当归拈痛汤,中医方剂名,别名拈痛汤。为祛湿剂,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中医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骨节:皮薄肉少,不信大家可以...
当归拈痛汤的功效包括疏风止痛、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等方面。需要遵医嘱使用,如身体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就医。 1、疏风止痛:当归拈痛汤具有显著的疏风止痛作用,其中的当归等成分能有效缓解因风寒引起的关节疼痛,为患者带来明显的舒适感。 2、活血补血:对于血液循环不畅、血液淤堵等问题,当归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