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 2、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九层高台都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扩展资料 1、李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考查知识点:默写思路分析与延伸: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原文: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老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古语,源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也即人们熟知的《道德经》。其字面意义浅显易懂,却蕴含深远哲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描绘的是一棵粗壮的大树,其起源不过是微小至极的树苗;“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意思是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这句话出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是老子对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阐述。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子强调了从小处做起的重要性。无论是要建造九层的高台,还是要生长出合抱的大树,都需要从最微小...
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此句大意为,合抱粗的大树,是由细小如毫毛的萌芽成长起来的;九层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毫末:细小的萌芽。 2、累土:堆土。 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
[解析]第一段古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理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四书五经”《中庸》中的-句警世名言,其意思是说,要想走很远的路,到达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之颠,极目远眺...
1、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3、释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解析】老子认为,任何大的事业或者成功都是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积累而来,而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盲目冒进或者拔苗助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