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军使 [ hù jūn shǐ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ù jūn shǐ ] 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护军使与巡阅使一样,都是临时措施。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护军使暂行条例》。北洋政府任命的护军使分为两种,一种是并没有军政长官的省区,而一种则是有军政长官的省区。 没有军政长官省区的护军使最为简单,他们能够节制全省的军队,与督军、都督或将军无异,都是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如,曾担任吉林护军使的...
镇守使:指各省重要地方的地方军事长官,属于督军的下级。代表人物:黑龙江黑河镇守使(马占山)镇守使主要是管理的是地方部队,实力较弱,没法与督军所率领的中央正规师相比,所以一直受到督军节制。护军使:指重要地区设置的掌管军队的长官,直属中央 代表人物:上海护军使(何丰年)青帮老大黄金荣在上海为了争女人把当...
北洋政府设置,按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布的《护军使暂行条例》规定,护军使分做两种:一种是设于无军政长官的省区,相当于都督或将军,一般冠以省名,每省只能设一人。一种是设于有军政长官的省区,只辖省内某一地区的军队,其地位次于都督,略高于镇守使。一般冠以辖区地名,同一省内有设置二人的。
督军是最高军事长官,镇守使是特定地区或重要城市的军事长官,护军使则介于督军与镇守使之间。三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原因如下:各自独立负责地方事务:督军、护军使、镇守使均是由北洋政府派出或设立的地方军事长官,各自负责特定地区的军事与安保工作。他们各自独立,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而是...
督军,护军使,镇守使都属于地方上的军事长官,理论上来说与正规军队没有多大利害关系,但是因为现实利益关系,有些正规师师长宁愿放弃师长职务也会去抢镇守使职务,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字“钱”。 北洋时期属于军政分开,省长负责民政,督军负责地方安保,而正规军的师长或者旅长只能领军饷或者在有限军费上下下功夫,钱少的很。
词语护军使 拼音hù jūn shǐ 书写护军使 解释 1.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护军使造句 更多 护军使造句 1、老六拐带兄弟投了南边,我难辞其咎,人是在我眼皮底下走的,我有责任把他弄回来,护军使,这事儿就不烦劳军法处长了,我盖龙泉一...
1912年,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当上总统,他任命雷震春为河南护军使,掌握着河南的军 务大权。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了革命党领袖宋教仁,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全国的革命党人起兵反袁世凯。8月,袁世凯任命雷震春为北洋陆军第七师的师长,雷震春率兵南下,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1914年,“二次革命”镇压后,...
督军、护军使、镇守使在北洋政府时期,是地方上的军事长官,各自负责地方的军事与安保工作,理论上与正规军队并无直接上下级关系,但实际操作中却充满了利益博弈与权力争夺。督军是最高军事长官,通常由北洋政府派出,兼任国防师师长。督军帮办名义上是副手,但实际上与督军并无严格上下级关系,督军帮办往往...
护军使一职在辛亥革命之后由袁世凯设立,主要负责管理各重要地区的军务。这一职务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地方军事管理,其权力高于镇守使。护军使的设立背景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设立护军使。护军使不仅负责军事事务,还承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