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是201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田国秀。内容简介 《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组论文,既有对西方理论的推介与研究,也有基于本土实践的学术思考,还有源自于社会工作实务的操作总结。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理论梳理,...
由此,抗逆力研究脱颖而出,并成为国际范围内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抗逆力理论的缘起及其核心观点,对抗逆力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抗逆力(resilience)研究: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抗逆力作为一个物理学术语,其原意是弹力、弹性,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
Linda Liebenberg和Michael Ungar的《抗逆力研究中存在的挑战》一文梳理了抗逆力研究的脉络与进展,明确表明抗逆力研究面对诸多挑战,突破这些挑战才能够推动抗逆力研究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最重要的是才能对社会实践具有价值。Michael Ungar的《一个采用混合方法研究抗逆力的计划:抗逆力途径项目》一文呈现了一个完整...
抗逆力是个体抗御困境并恢复正常适应的一种能力,对它的研究与重视既是积极心理学思潮发展的表现,也推动了心理学与社会工作在实践中的转变,即从问题视角转为优势视角。本书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以“抗逆力的理论研究”“抗逆力与学校社会工作”“抗逆力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为中心议题,共收入论文29篇。其中既有对西方学界...
抗逆力:构成因果关系的途径与社会生态学 Michael Rutter 著 张妮 邱文静 译 近年来,在相关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临床医生和决策者们将关注重心从风险性转向了抗逆力。 这一转变,部分动机是希望强调积极性,而不要总是关注适应不良和精神病理学。其目的在于促进成功而不是回避失败。影响这一转变的理论基础是积...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培育具有抗逆力的青少年是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以界定和解读抗逆力为基础,结合在学校开展的团体辅导与个案咨询,连接家庭和社会的生态环境,探讨并展示了将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与行动。 作者简介 ··· 田国秀,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
抗逆力研究需识别之诸效应 01一、抗逆力的含义与研究范畴三、抗逆力产生效应的原因五、结论二、抗逆力的识别效应四、提高抗逆力的建议目录03050204内容摘要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抗逆力作为一种关键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抗逆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困难和逆境时,能够积极应对、适应并从中成长的能力。本次演示将...
抗逆力研究的重要性 抗逆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积极应对并适应的能力。对曾留守大学生的抗逆力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应对和适应,以及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曾留守大学生...
“抗逆力”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朱帅国外研究现状抗逆力(resilience)是从研究者自然界借鉴到社会科学界,并且进行研究发展的名词。著名的英国科学家胡克在1678年提出了著名的弹性定律,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在外力撤销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抗逆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抗逆力从物理学界延伸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