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卢沟桥事变,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规模会战。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在此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则掀起了全国性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顽强抵抗,与日寇浴血奋战,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缺乏,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阔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拒绝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反馈 收藏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其发展历程清晰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本文将从历史文献中深入挖掘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依据及战略演变,揭示抗日战争的全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一书指出, 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一时期,...
解析 答: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根据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进行判断。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通常都是这样划分的,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937年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十月份,那个时候广州和武汉等地区已经相继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而这段时间则是中国进行战略防御的阶段。当时中国方面处于多种位置的考虑,并没有主动进行战争。日本从卢沟桥开始发起进攻,这也就代表着战争进入了全面爆发的时期。 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