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从1936年6月创建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坚决贯彻党中央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10多万军事和政治干部,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
1937年12月11日,抗大第三期第九队成立了“救亡室”,同学们在这里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办墙报,组织读书活动,召开演唱会,辩论会,探索抗日救亡的真理。这是毛泽东12月15日为抗大第三期第九队“救亡室”的亲笔题词。 08 毛泽东为抗大题词 抗大是八路军的干部学校,它的精...
拥有“抗大第二”红色基因的新疆大学,2024年9月21日迎来了百岁生日。“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校训来源于延安抗大校训。百年来,新疆大学虽地处祖国西陲,但新疆大学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承担着为边疆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抗大第二” ...
抗大从创建到1945年,共举办8期。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抗大发展到12所分校,培养和造就了20多万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他们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大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广大进步青年,与世界学联代表团成员的互动,也是抗大被国际社会...
领导创建抗大 毛泽东历来重视创办革命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创办红大是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形势作出的决定。1936年5月9日,党中央在延川县大相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指出:“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党要有成百上千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地送到各方面的前线上去”,“没有...
抗大的前身是瑞金时期的红军大学。1、从红军学校到红军大学 1931年秋,中央在瑞金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即中央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1932年10月,刘伯承调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接任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学校先后办了六期。其中第五期与第六期同时举办,称为五期团和六期团。每期学习...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总校太行山办学所在地,全国唯一一座抗大纪念碑矗立于此。1986年6月1日,在抗大建校5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和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在校部旧址前南峪村建造了抗大纪念碑。胡耀邦亲笔题写碑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纪念碑”,东侧碑身...
1937年年初,红大在延安开办第二期,不久就更名为“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为“抗大”。人们常说“红大无二期,抗大无一期”,就是这个缘故。从这个时期开始,抗大正式发布了《抗日军政大学招生广告》,开始对外招生。1月20日,抗大第一期正式开学,这一期一共有1362个学员,包括陈赓、罗炳辉、张继春、何长工...
抗大七分校学员拿起党中央交给的镢头、枪杆子、笔杆子“三件宝”,来到甘肃陇东,“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和当地军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用鲜血和生命孕育的抗大之“魂”,厚重真实、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发人深省……汇聚陇东庆阳,习称陇东,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甘肃的革命老区,是西北...
抗大13个分校校长名单,1955年授衔情况如下:抗大第1分校校长:何长工 何长工原名何坤,是湖南省华容县人,出生于1900年12月8日。他毕业于湖南省立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五四运动”、秋收起义、长征等。何长工曾任洞庭湖西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红五军第五纵队政委、红八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政委、红军大学...